[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刮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5746.6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8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倪新华;邱红卫;李建军;赵树玉;张涛;刘景辉;栗广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2 | 分类号: | E21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曲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刮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采油作业中,常用上下双盘根(PACKOFF)防喷器(常简称PACKOFF防喷器)来实现井口双级防喷。这种防喷器操作简单,比较适用于井口压力较小的井进行工程作业,但是由于PACKOFF本身的设计缺陷无法实现清理电缆和环保的效果。
目前PACKOFF防喷器的顶端是一个喇叭口,喇叭口下部有两个进气口和两个排污口。通过两根高压气管线连接到喇叭口下面的进气口,利用气体的压力吹掉电缆上的油污,喇叭口下面的两个排污口是为了把吹下来的液体及油污排出来。
但是,在实际的作业中,这种效果很不好,高压气体吹出的时候,气体和电缆上的液体及油污很容易从喇叭口出喷溅出来,而没有从排污口里流出,容易导致井口污染,尤其是在海上钻井平台,环境污染更为厉害。
另外,电缆表面携带的原油或者完井液在出井口时不能进行彻底清除,那么油污及具有腐蚀性的完井液会随电缆一起盘绕在测井托撬的滚动上,长时间放置后电缆会严重生锈,导致电缆钢丝催化,从而减少电缆的使用寿命,或者增加电缆使用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井口防喷设备容易导致污染以及不能对彻底清除出井电缆上的附着物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刮泥装置,包括管状的腔体(1)、圆柱形的刮泥块(2)、进气口(3)以及排污口(4),其中:
中心有通孔(21)的刮泥块(2)套在管状的腔体(1)的第一端,刮泥块(2)露在腔体(1)外部的部分上设置有进气口(3),腔体(1)的侧面设置有排污口(4),腔体(1)的第二端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
优选地,该装置包括:与进气口(3)相连的进气管。
优选地,刮泥块(2)在伸入腔体(1)内部的部分上,设置有环形的止退槽(22),从腔体(1)外部对应于止退槽(22)的位置穿入螺钉(5)或者螺栓。
优选地,刮泥块(2)包含对称的两个半块。
优选地,刮泥块(2)每个半块上各设置有一个进气口(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了出井电缆因不能及时清除附着物而产生的腐蚀问题,有效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因电缆问题而产生的作业风险。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方便,维护更新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现场作业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刮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刮泥装置主要包括腔体1、刮泥块2、进气口3以及排污口4。中心有通孔21的刮泥块2为圆柱形,套在管状的腔体1的第一端。刮泥块2上的通孔21为出井电缆的通道,刮泥块2露在腔体1外部的部分上设置有进气口3,进气口3可连接进气管以接入高压气源对通孔21中的电缆进行清除作业,从电缆上清除下来的原油以及钻井液分离字在腔体1内部。
在腔体1的第二端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可与PACKOFF的顶端固定连接。
腔体1在连接刮泥块2的下方侧面,设置有排污口4。通过高压气体的作用从出井电缆上清除下来的原油以及钻井液等等,通过排污口4流出(比如通过管线回收到专门的装置中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刮泥块2在伸入腔体1内部的部分上,设置有环形的止退槽22。在刮泥块2与腔体1连接后,从腔体1外部对应于刮泥块2止退槽22的位置穿入螺钉5或者螺栓,将刮泥块2与腔体1的相对位置固定,防止刮泥块2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从腔体1第一端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刮泥块2包含对称的两个半块,方便从通孔21中穿出电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口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半块上各设置有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应用时,利用腔体2第二端的外螺纹连接到PACKOFF的顶端,钻台高压气源通过高压管线连接到刮泥块上,排污管线连接到钻台废油桶。在结束作业回收电缆时,通过与刮泥块上进气口相连的高压气源将电缆上的油污吹到圆柱型腔体的内部,然后通过排污口以及与排污口相连的管线回收到废油桶里,达到了清理电缆的效果,同时解决了井口以及作业环境污染的问题。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57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