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5556.4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4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监测 电解液 消耗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尤其是一种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得以迅速普及,为了体现出“便携式”的特点,这些产品不仅要制造成外观漂亮、体积小、质量轻,还必须带有超大容量的电池以保证电子产品在充电后能使用足够长的时间。于是,具有能量比高、循环性能好、无污染等优良特性并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和便携式计算机等数码产品中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包裹电芯的包装袋以及充入包装袋内的电解液,电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由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卷绕或叠加制成的电池单体。在通常情况下,这些包装袋使用的是尼龙/铝箔/聚丙烯材料,但是,由于前述材料不透明,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无法观察到电池内部正负极和电解液的情况,尤其是无法得知电解液的消耗情况。众所周知,电解液的消耗速度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息息相关,当电解液消耗完全后,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可能会出现跳水现象,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导致锂离子电池不能正常使用,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时地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其包括由正负极片和间隔于正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或叠加而成的电芯、包装电芯的包装袋和灌注于包装袋内的电解液,包装袋的上端设有气袋,包装袋的底部与气袋上部之间连接有监测管,监测管的部分或全部为透明或半透明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监测管包括两空心钢管和连接于两空心钢管之间的塑料管,两空心钢管分别与包装袋底部和气袋上部连接,塑料管为透明或半透明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空心钢管和塑料管通过热缩管密封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空心钢管的直径为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塑料管为聚丙烯材料制成的透明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气袋的面积与电芯的包装袋面积相同,厚度则小于包装袋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电芯收容于包装袋中,电芯后面的包装袋与气袋处于同一平面,电芯前面的包装袋与气袋呈台阶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正负极耳,正负极耳的一端分别与电芯的正负极片连接,另一端分别穿出包装袋的上端并在气袋的外部下侧与气袋平行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包装袋和气袋的材料为铝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可从外部观察判断电解液消耗状况的监测管,从而可以实时在线地掌握电芯在经过静置、化成或循环过程时,通过观察监测管液面刻度的变化,准确地计算出电解液的消耗速度,方便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研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线监测电解液消耗的锂离子电池左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55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