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塔侧线汽相抽出控制汽油调和组分干点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4385.3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1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00 | 分类号: | C10G7/00;C10G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线 抽出 控制 汽油 调和 组分 干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油和石油化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塔侧线汽相抽出控制汽油调和组分干点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油干点是车用汽油国家标准中重要的控制指标,目前国家标准GB17930-2006中指标为不大于205℃。现有生产装置普遍采用的是多塔逐级切割的方法,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双塔控制汽油调和组分干点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中,101为脱轻塔,102为脱重塔,103、104为冷换设备,105、106为回流罐,107、108为加热设备,109、110、111、112为泵,箭头A1为稳定汽油,箭头A2为轻组分(包括石脑油或其它产品),箭头A3为汽油调和组分,箭头A4为重组分。如图1所示,对稳定后的汽油在一个塔中脱除轻组分完成对汽油蒸汽压的要求(如果生产C8芳烃,则从塔顶分出C8芳烃),再用另一个塔脱除重组分,脱重塔顶汽油调和组分满足干点要求。
然而,现有技术采用多塔进行脱除导致能耗较高、占地面积较大、投资较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侧线汽相抽出控制汽油调和组分干点的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采用多塔进行脱除导致能耗较高、占地面积较大、投资较高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塔侧线汽相抽出控制汽油调和组分干点的装置,包括:脱重塔、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回流罐,其中
第一换热器与脱重塔相连接,稳定汽油经第一换热器加热后进入脱重塔;
脱重塔的塔顶管线与第二换热器相连接,第二换热器通过管线与回流罐相连接,回流罐与第一出料泵相连接,塔顶的轻组分经塔顶管线并在第二换热器中发生热交换冷却后进入回流罐,冷却后的一部分轻组分经第一出料泵回流至脱重塔塔顶,其余部分作为产品输出;
脱重塔精馏段侧线和/或提馏段侧线依次与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相连接,精馏段侧线抽出板和/或提馏段侧线抽出板上设置有测温点,根据测温点的温度变化控制从精馏段液相和/或提馏段汽相抽取汽油调和组分的流量,抽出汽油调和组分经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换热冷却后输出;
脱重塔的塔底设置有第二出料泵,脱除的重组分经第二出料泵输出。
进一步地,塔顶管线上连接有一条或多条管线,一条或多条管线经用热设备后与回流罐前的塔顶管线相连。
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分别通入冷媒介质。
进一步地,脱重塔的塔顶压力为0.05~15.0MPaG,塔顶温度为150~280℃。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其它供热设备,连接在第二出料泵的输出管线与脱重塔的塔底之间,将一部分重组分加热后作为热源输送至脱重塔。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单塔控制汽油调和组分干点,设备所占地面积较小、投资较少,同时通过充分利用各组分携带的热能,降低了装置的能耗,并且根据侧线抽出板上设置的测温点检测的抽出板温度变化控制抽出汽油调和组分干点,汽油调和组分收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双塔控制汽油调和组分干点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塔侧线汽相抽出控制汽油调和组分干点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塔侧线汽相抽出控制汽油调和组分干点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脱重塔201、第一换热器202、第二换热器203、第三换热器205和回流罐204,其中
第一换热器202与脱重塔201相连接,稳定汽油经第一换热器202加热后进入脱重塔2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未经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43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