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恒温冲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4345.9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5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田(中山)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18 | 分类号: | A47J31/18;A47J31/56;A47J31/4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王楚鸿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恒温 冲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恒温冲茶机。
背景技术
饮茶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适当的饮茶可帮助新陈代谢,且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就茶叶而言具有许多种类,如中国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红茶、花茶等、日本茶具煎茶、茶露、抹茶、粉茶、香茶、培茶、玄米茶等,又红茶依产地区分即具有如大吉岭茶、斯里兰卡茶 … 等。由于茶类不同,其适合冲泡水温并不相同,必须依据茶的特性控制泡茶水温才能使茶的色、香、味充分发挥,例如绿茶的适合水温约为 75 ℃ - 80 ℃ 以防止高温使绿茶的芳香物质很快挥发散失;又白茶与黄茶适合水温约为 80 ℃ - 85 ℃ ;青茶适合水温约为 90 ℃ - 95 ℃ ;花茶适合水温约为 85 ℃ ;红茶与黑茶适合水温约为 95 ℃ - 100 ℃ ,水温控制不当时,将明显降低饮用口感及香味。必须依据茶的特性控制泡茶水温才能使茶的色、香、味充分发挥,传统冲茶方式一般是采用陶瓷壶体,并将茶叶置于壶内,并注入热水浸泡一段时间使茶叶释出其色、香、味再倒出饮用。然此种方式因须费时浸泡,具有耗时不便、浸泡过程中水温差异过大及泡茶经验不足者不易泡出好茶等缺失。后来市面上又出现了自动冲茶机,但这些机器在温度控制、冲泡方式方面仍然不够理想。本发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而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恒温冲茶机,它采用了恒温、淋泡的方式,同时采用了合理的制作步骤,可有效提高冲茶效率,冲泡后的茶在色、香、味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恒温冲茶机,包括有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热水缸、冲茶缸及储茶缸,储茶缸通过出水管连接至饮用出水口,还包括设有操作面板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缸、冲茶缸及储茶缸的底部分别设有可对缸体加热的发热盘,三缸内侧底部分别设有可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冲茶缸底部设有可将茶水回流至冲茶缸顶部实现再次冲泡的回流管,回流通道上设有水泵,水泵、发热盘及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冲茶缸设有将其分为上下两个腔体的隔板,隔板上设有一个导通上下腔体的小孔,所述水泵抽水端与冲茶缸下腔接通,水泵出水端与所述回流管连接。
进一步设计,所述热水缸上设有进水管及控制其开闭的第一电磁阀,热水缸底部设有连接至冲茶缸的出水管及控制其开闭的第二电磁阀;冲茶缸与储茶缸之间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三电磁阀、第一抽水泵,所述出水管进水端连接在第三电磁阀、第一抽水泵之间的管路上,出水管进水端至出水口之间依次设有第四电磁阀、第二抽水泵;三电磁阀、两抽水泵均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热水缸内侧上部设有可检测水位的无水检测传感器,无水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热水缸上设有控制安全水位的溢水管。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冲茶缸为上开盖式,冲茶缸上端口沿上扣装有盛装茶叶的过滤袋。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过滤袋为一次性使用的布袋。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在每一个缸体的底部都设有加热盘,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水温的检测反馈,再通过控制器控制是否加热,可按照设定的温度实现恒温;通过设置回流管和水泵,可实现循环冲泡;通过在冲茶缸设置隔板,并在隔板上设置小孔,在冲茶过程中,由于高压蒸汽的作用,茶水可经小孔上升到冲茶缸上腔中,从而实现煮茶功能,使茶叶得到充分冲泡,味道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田(中山)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小田(中山)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43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