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贴式防揭启RFID不干胶标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3989.6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3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巩坤;张连盟;孙海兵;刘扬;孙鸣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G09F3/1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640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贴式防揭启 rfid 不干胶 标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贴式防揭启RFID不干胶标识,属于防伪印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防伪技术主要是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简单的说就是防止仿造,仿冒的技术。防止可能发生的简单的复制、以次充好、假冒正规品牌或名牌等欺骗市场、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和活动。通常以正品标志,真品标识等商标保护的面目来显示技术含量。
RFID技术: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1)现有RFID不干胶标签,一般只用于被贴物表面,是将RFID INLAY与不干胶标识复合,直接贴于被贴物,标识表面无编码信息,与RFID内部信息也无关联,可以将标识完整的转移,防伪效果不好。
(2)标签如果遇水的话,会使表面印刷变得很模糊,无法检验。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缺陷的,可贴于被贴物内部,且避免了二次转移的内贴式防揭启RFID不干胶标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贴式防揭启RFID不干胶标识,包括隔离层,其特征在于:隔离层的底面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不干胶层、正面印刷层、电子芯片层、反面印刷层、第二不干胶层和PET层。
所述的第一不干胶层与正面印刷层之间设有企业LOGO图案层、团花防伪层、双卡防伪层或水印防伪层中的任一种。可增加防伪效果。
所述的第二不干胶层与PET层之间设有可视图案信息层。可视图案信息层上印有可视信息或图片及与电子芯片层相对应的编码信息。
使用时,将隔离层撕下,将本标识贴于被贴物内部(如汽车挡风玻璃内),标识内外两层信息可对应。如果将标识从被贴物取下,PET层、反面印刷层及可视图案信息层将被破坏,并且与标识其他层分离,将导致标识不能直接被转移使用。
电子芯片层的信息与可视图案信息层的编码信息进行关联加密,通过特殊读写器,可对电子芯片层内部信息进行读取,读取到的信息与可视图案信息层上的信息比对,不一致则为虚假信息,从而提高防伪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内贴式防揭启RFID不干胶标识可以贴于被贴物内部,且当标识从被贴物取下时,PET层、反面印刷层及可视图案信息层将被破坏,并且与标识其他层分离,将导致标识不能直接被转移使用,电子芯片层的信息与可视图案信息层的编码信息相互对应,提高了防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离层;2、第一不干胶层;3、企业LOGO图案层;4、正面印刷层;5、电子芯片层;6、反面印刷层;7、第二不干胶层;8、可视图案信息层;9、PET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隔离层1的底面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不干胶层2、企业LOGO图案层3(也可为团花防伪层、双卡防伪层或水印防伪层中的任一种)、正面印刷层4、电子芯片层5、反面印刷层6、第二不干胶层7、可视图案信息层8和PET层9。
使用时,将隔离层1撕下,将本标识贴于被贴物内部(如汽车挡风玻璃内),标识内外两层(企业LOGO图案层3和可视图案信息层8)信息可对应。如果将标识从被贴物取下,PET层9、可视图案信息层8及反面印刷层6将被破坏,并且与标识其他层分离,将导致标识不能直接被转移使用。
电子芯片层5的信息与可视图案信息层8的编码信息进行关联加密,通过特殊读写器,可对电子芯片层5内部信息进行读取,读取到的信息与可视图案信息层8上的信息比对,不一致则为虚假信息,从而提高防伪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3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