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缆子管布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3670.3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9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魏芳南;马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电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6 | 分类号: | G02B6/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子管布放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敷设作业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光缆子管布放器。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极为迅速,随着传输网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压力和建设难度逐年递增,现阶段个光缆施工单位采取的常规布放子管方法是直接用子管来丈量需敷设段落的长度,由于是比例丈量,故不可避免产生子管长度的误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丈量误差导致施工过程中子管的平均损耗达到3%左右(即平均每施工100米中截断浪费子管约3米);而现有惯例规定的对子管损耗的计量是1%,再加上由于子管配盘导致的剩余损耗,这样就远远超过了惯例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子管布放器,以解决现有子管损耗高,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光缆子管布放器,包括底座和上支架,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底盘,底盘的中心设有轴承座、底盘的上部设有支撑盘,该支撑盘中心通过锥形轴承与轴承座连接,支撑盘边缘均匀等距的焊接有四个垂直于支撑盘的垂直套管,支撑盘前后两边各焊接有一水平套管;所述上支架包括架体,架体边缘焊接有四个垂直于架体的垂直插管,架体左右两侧边各焊接有一个水平套管,所述垂直插管插置在垂直套管内。
作为优选,所述底盘为方钢焊接而成的“H”字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盘为方钢焊接而成的“+”字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架体焊接而成的“+”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将上支架上的“+”字形四个端头的下顶端焊接的钢管插入垂直底座支撑盘上四个端头钢管内,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子管布放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率高、降低工程投资等特点。同时制作方便,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因此降低了劳动强度,使施工现场更加规范便利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了施工作业点,安全面从“线”上集中到“点”上,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结合图2可知,该子管布放器主要由底座1、上支架2、支撑盘3、轴承座4等构成。底座1的底部设有底盘11,底盘11为方钢焊接而成“H”字形结构。底盘11的中心设有轴承座4、底盘11的上部设有支撑盘3,该支撑盘3为方钢焊接而成“+”字形结构。支撑盘3中心通过锥形轴承31与底盘轴承座4连接,支撑盘3边缘均匀等距的焊接有四个垂直于支撑盘的垂直套管33,支撑盘3前后两边各焊接有一水平套管34。上支架2包括架体21,架体21焊接而成“+”字形结构。架体21边缘焊接有四个垂直于架体的垂直插管22,垂直插管22插置在垂直套管33内。架体21左右两侧边各焊接有一个水平套管23。
支撑盘3的垂直套管33的管径大于上支架2上的垂直插管22的管径。上支架2上的垂直插管22插入垂直底座1支撑盘3上的垂直套管33内,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子管布放器。
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将6色子管分别放入6个子管布放器上,然后抬至离井大约3~4米的位置顺排放置;在子管入口井内需两名施工人员,控制子管布放的速度以及掌握需子管交叉绑扎的长度;子管布放器旁需站三名施工人员,控制子管布放器转动的速度,防止转速过快相互影响。然后分别将6孔子管拉至井口处与通管器利用铁丝相互绑扎固定;将绑扎好的子管头送至井内PVC口,然后通知出口井处施工人员做好子管的交叉绑扎工序;待子管从出口井内的PVC管孔处拉出时,出口井处施工人员要通知入口井施工人员不要继续送子管,待出口井处量准距离锯断后安装防盗卡,通知入口井施工人员开始做好入口井内子管出PVC管孔长度的丈量并锯断安装防盗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电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36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3D眼镜
- 下一篇:基于故障树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