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玉陶回阳炙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1715.3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7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范学军;范石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学军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陶回阳炙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罐,具体地是一种玉陶回阳炙罐。
背景技术
艾灸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流传至今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但传统的艾灸疗法基本上没有什么器具提供使用,多是直接针对人体进行,需要使用者有丰富的经验和现场守护才行。
时至今日,对艾灸器具已有了很多发明创造。如申请号为89105359.X的“保健灸疗器及其制作工艺”,它是用木材做的,这样将艾绒燃烧其中,很不安全。又如申请号为200710193243.1的“密封型艾灸器”,它是整体考虑,将艾烟排放于室外,结构较为复杂,庞大,偏离传统太多。再如申请号为201120125768.3的“一种新型艾灸器”,其使用需要通电,也是较为不便的。总之,艾灸技术的使用需要遵循传统,保护文化传承和风味,又要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性。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黑陶制作的艾灸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黑陶制成,可以在内部燃烧艾绒,进行艾灸治疗的玉陶回阳炙罐。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玉陶回阳炙罐,具体结构为在陶罐1的顶部有圆孔、其中放置有内胆2,陶罐1的外周面中部对称地开设有四个外通气孔3,其底部开设有底孔4,对应底孔粘贴着有通孔的玉片5,内胆2顶部有盖6,其圆周壁、上部和底部开设有多个内通气孔7,内胆中还设置有不锈钢安全网罩8。该陶罐用黑陶制造,玉片由玉质材料做成。
陶罐的下部周边上也还可开设有通气孔,以增加进气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内胆热能循环良好,能使艾绒充分燃烧,并能过滤烟雾;在灸疗时,无明火,不掉灰渣,可调控温度,不会烫伤和带来恐惧感;底部玉片聚热快,释放面积大,恒温时间长,散热慢,能感受到更舒适的热敏效应;用后方便清洗;优于传统艾灸方法和艾灸工具,用料更省,少量艾绒即可达到温柄、温烫、温烤、温通、温补、温散、温热的效果;产品外观古朴典雅,养生文化底蕴强,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各图中,1是陶罐、2是内胆、3是外通气孔、4是底孔、5是玉片、6是、7是内通气孔、8是安全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
实施例:玉陶回阳炙罐
具体结构为在陶罐1的顶部有圆孔、其中放置有内胆2,陶罐1的外周面中部对称地开设有四个外通气孔3,其底部开设有底孔4,对应底孔粘贴着有通孔的玉片5,内胆2顶部有盖6,其圆周壁、上部和底部开设有多个内通气孔7,内胆中还设置有不锈钢安全网罩8。
该陶罐选用云南紫砂黑泥,手工制作,土窑低温传统烧制,越用越黑,文化底蕴十足,玉片由天然玉质材料做成。
陶罐的下部周边上也还可开设有通气孔,以增加进气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学军,未经范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1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