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快速检测空鼓的面砖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0715.1 | 申请日: | 201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3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吕文清;段明;罗成勇;王永柏;王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测 面砖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墙面砖、地砖空鼓现象的检测装置,具体是指一种能快速检测空鼓的墙面砖、地砖检测器。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在墙面砖、地砖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中,空鼓是一项应该重点防治的质量通病。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检测,目前采用了多种方法,但通常存在劳动量较大、检测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减小检测人员的工作量,并能快速的检测出空鼓现象的一种能快速检测空鼓的墙面砖、地砖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案如下:一种能快速检测空鼓的墙面砖、地砖检测器,主要由手轮、以及与手轮连接的推动杆构成,所述推动杆一端弯曲后形成转轴棒,且转轴棒贯穿手轮的轮心。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手轮加推动杆的结构,以滚动,轮齿有节奏地打击墙面砖、地砖发出声音不同来确定空鼓的位置,即检测人员,手握推动杆使得带动手轮在面砖上面转动爬走。手轮与面砖击打后产生声音来辨别空鼓的位置。为了节约制作成本,因此作为手轮转轴的转轴棒由推动杆一端弯曲后形成。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手轮从转轴棒上脱离,所述转轴棒的外径上还套有至少2个螺帽,且所述手轮位于相邻两个2个螺帽之间。采用螺帽将手轮套设在转轴棒的外径上。
进一步的,为了分别检测人员操作,所述推动杆远离转轴棒的一端还连接有手柄。
为了减少手柄的制作成本,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为推动杆远离转轴棒的一端绕着转轴棒的轴线弯曲或折叠而成。即所述手柄所在的平面与转轴棒的轴线垂直。
为了方便手轮行走的线路形成直线,所述转轴棒与推动杆的弯曲角度为80°到100°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手轮行走的线路形成直线,一般情况下,所述转轴棒与推动杆的弯曲角度为90°。
为了节约施工材料。所述推动杆为直径为8mm的钢筋,转轴棒的长度为螺帽厚度与手轮厚度的总和。
所述手轮的直径为95 mm 至105mm之间。
所述手轮为阀门手轮或齿状轮。
当手轮为齿状轮时,一个圆周内,其齿状轮的轮齿数为10个至16个之间。
基于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为: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先取一根直径为8mm的钢筋作为推动杆,推动杆的一端弯成手柄,另一端垂直手柄平面弯成一段直角弯钩形成转轴棒,以转轴棒为轴,转轴棒的外径上装一个阀门手轮或齿状轮作为手轮。一般为了适应检测人员,推动杆长1.0m左右,(以操作人员推轮前行时感觉舒适为准),转轴棒长20 mm -40mm,其转轴棒的长度为2个螺母和手轮厚度之和。为了达到检测的最佳效果,关键是手轮的直径大小和轮齿之间间距的确定,手轮轮径一般控制在95 mm 至105mm之间,一般采用100mm,轮径太大,使用不便,轮径太小,检测效果较差;手轮为齿状轮时,考虑到齿轮的大小和操作人员的前进速度,轮齿数以一个圆周10至16个为最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操作人员推动手轮在面砖上滚动,轮齿有节奏地打击面砖表面,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当声音明显改变时,就能找出空鼓部位,并且还能测出空鼓范围。这样,操作人员不费多少体力,哪儿为空鼓,哪儿为实体,一听便知,大大减小了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有效地减小了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杆弯折形成手柄后的示意图。
图3为推动杆弯折形成转轴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手轮;2、螺帽;3、推动杆;4、手柄;5、转轴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3所示。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先取一根直径为8mm的钢筋作为推动杆3,推动杆3的一端弯成手柄4,另一端垂直手柄平面弯成一段直角弯钩形成转轴棒5,以转轴棒5为轴,转轴棒5的外径上装一个阀门手轮或齿状轮作为手轮1。一般为了适应检测人员,推动杆3长1.0m,以操作人员推轮前行时感觉舒适为准,转轴棒5长20 mm -40mm,其转轴棒5的长度为2个螺母和手轮1厚度之和。为了达到检测的最佳效果,关键是手轮1的直径大小和轮齿之间间距的确定,手轮1轮径一般控制在95 mm 至105mm之间,一般采用100mm,轮径太大,使用不便,轮径太小,检测效果较差;手轮1为齿状轮时,考虑到齿轮的大小和操作人员的前进速度,轮齿数以一个圆周10至16个为最佳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0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