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气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9194.8 | 申请日: | 201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钱玉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玉芬 |
主分类号: | C10J3/00 | 分类号: | C10J3/00;C10J3/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4 辽宁省沈阳市和***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是一种一体气化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化炉是以燃煤为主,煤燃烧释放热量,气化炉本体由钢板卷制焊接而成水夹套,水夹套里的水吸收煤燃烧释放的热量而产生水蒸汽,水蒸汽中的水分子再通过管道送入炉底,与煤的主要成分碳,另按一定比例加入空气,与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反应生成煤气。由于水夹套结构必须采用环形钢板,成本高,承压能力低,所以现有气化炉都在低压状态下工作,蒸汽品质低,产出煤气质量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气化炉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将水夹套改成环形集箱与管的管架结构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承压能力,提高燃气质量,不但可以燃烧煤还可以燃烧其它生物质等燃料的一体气化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一体气化炉,它包括气化炉26和锅24两部分,其中气化炉26由气化炉水冷壁管14,连接气化炉上、下环形集箱10、19,构成环形集箱与管的管架结构,气化炉上环形集箱10上设置气化炉出水管座11,气化炉下环形集箱19上设置气化炉进水管18、气化炉排污管座27,炉体上设置加煤口28,总进风管17分别连接上风圈13、上风管12,下风圈16、下风管15和炉下进风口22,炉膛29内设置转动炉栅20,转动炉栅20焊接在灰盘21上;气化炉26上设置的锅24由锅水冷壁管5和锅对流管束6,上下连接锅筒30、锅下环形集箱8,锅下环形集箱8上设置锅进水管9、锅排污管7,锅筒30上设置锅水位计管座3、锅排污管座4、出汽管2、锅安全阀管座1、锅压力表管座23。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将气化炉本体由钢板卷制焊接而成改成气化炉水冷壁管14,连接气化炉上、下环形集箱10、19,构成环形集箱与管的管架结构,大大地节省了制造厂家与使用者的成本,提高承压能力和蒸汽品质,产生的可燃气体质量提高,不但可以燃烧煤还可以燃烧其它生物质等燃料的一体气化炉,其操作简单、成本降低、维修方便、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2,一种一体气化炉,它包括气化炉26和锅24两部分,其中气化炉26由气化炉水冷壁管14,连接气化炉上、下环形集箱10、19,构成环形集箱与管的管架结构,气化炉上环形集箱10上设置气化炉出水管座11,气化炉下环形集箱19上设置气化炉进水管18、气化炉排污管座27,炉体上设置加煤口28,总进风管17分别连接上风圈13、上风管12,下风圈16、下风管15和炉下进风口22,炉膛29内设置转动炉栅20,转动炉栅20焊接在灰盘21上;气化炉26上设置的锅24由锅水冷壁管5和锅对流管束6,上下连接锅筒30、锅下环形集箱8,锅下环形集箱8上设置锅进水管9、锅排污管7,锅筒30上设置锅水位计管座3、锅排污管座4、出汽管2、锅安全阀管座1、锅压力表管座23。
其工作原理是:水由气化炉进水管18进入气化炉下环形集箱19,水沿气化炉水冷壁管14吸收炉膛29热量受热上升到气化炉上环形集箱10,热水继续沿气化炉出水管座11引出,由锅进水管9引入锅下环形集箱8内,如果想要压力高的蒸汽,水应从气化炉出水管座11引出后通过热水泵加压后,再进入锅下环形集箱8,热水沿锅水冷壁管5和锅对流管束6吸热后继续上升,部分水变成蒸汽进入锅筒30,在不断的吸热过程中,水变成蒸汽达到额定压力从出汽管2排出。一部分送到用热系统,一小部分输入转动炉栅20下,用于气化炉26造气。锅筒30上设置锅水位计管座3,可以观察水位从而控制水泵补水,锅排污管座4用于排除锅筒30内的污垢、泥渣,锅安全阀管座1、锅压力表管座23用来控制、观察锅24内蒸汽压力。
风从总进风管17分别进入炉下进风口22,穿过灰盘21吹入转动炉栅20;二次风通过下风圈16进入下风管15再进入炉膛29;三次风通过上风圈13进入上风管12再进入炉膛29上部,这样空气中的氧、水蒸汽中的水分子和燃料中的碳在炉膛29内,利用热解气化方法使得这些燃料在缺氧状态下受控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完成能量由固态向气态的转换,再由气体二次燃烧释放出热量,因为最终是气体燃烧放热所以能达到环保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玉芬,未经钱玉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91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