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式机油液面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7679.3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2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韩伟;陆小红;计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盛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24 | 分类号: | G01F23/24;F01M11/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机油 液面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油底壳内机油液面位置的检测,并将位置信息转化为标准的电信号输出,通过接插件将信号传递给汽车控制器,最终通过仪表显示油箱液面信号的电子式机油液面传感器。
背景技术
机油液面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发动机油底壳内机油液面的高度,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传感器。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机油液面传感器仅能输出单一的电阻信号,该电阻信号无法直接提供给汽车控制器,还需要经过外部的电路处理及计算。因此现有的机油液面传感器,普遍需要与外部的信号处理电路进行繁琐的连接,不但操作不方便,而且精度也较低,抗干扰能力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机油液面传感器的上述不足之处,申请人经过研究改进,提供一种集液位信号采样与信号处理为一体的电子式机油液面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可直接输出汽车控制器可接收的0.5~4.5V电压信号,更便捷、也较精确,抗干扰能力强,可保证产品的质量及性能,达到汽车厂家的质量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式机油液面传感器,包括相互卡接的外壳以及骨架,所述外壳与骨架,所述骨架上连接有一弯钩,所述弯钩与电阻丝的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所述电阻丝的两端部位焊接于骨架的连接端子上,所述连接端子的另外两端焊接在印制板部上,所述印制板部安装于外壳中,所述印制板部通过连接线连接到插头的输出插针上,所述插头与外壳相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插头与外壳之间通过胶水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壳的头部开设有两个定位孔。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壳的颈部套设有一O型密封圈。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壳的壳身上具有进出油孔。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印制板部上至少安装有恒流源模块、单片机模块以及DA转换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将液面位置检测及信号处理结合在一起,方便操作者使用;同时其提高了产品的利用率,能够达到汽车厂家的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印制板部上的元器件连接原理图。
【附图符号说明】
印制板部 1 电阻丝 8
外壳 2 弯钩 9
插头 3 输出插针 10
骨架 4 定位孔 11
连接线 5 连接端子 12
O型密封圈 6 进、出油孔 13
胶水 7 焊点 14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有外壳2(结构详见图2)及骨架4(结构详见图3)组成,外壳2与骨架4相互卡接,再将骨架4装入外壳2中。骨架4上有一弯钩9,用来与电阻丝8的中心部位固定,用于防止电阻丝8变形;电阻丝8的两端则焊接到骨架4的连接端子12的焊点14上。连接端子12的另外两端焊接到印制板部1上,即印制板部1通过连接端子12与骨架4连接,印制板部1装入外壳2中。印制板部1通过连接线5连接到插头3的输出插针10上,来进行信号输出;此外,插头3与外壳2之间的连接,通过在外壳2与插头3的空腔中灌入胶水7来实现,起到固定、防震的作用。此外,外壳2头部有两个定位孔11,用于定位,其能够使传感器与油箱的位置保持不变;外壳2颈部套设有一O型密封圈6,用于防止油箱内油溅出;在外壳2壳身上开设有可供进油及出油的细孔13,用于保证所测油面的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盛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盛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76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