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外强化传热式换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7302.8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0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华;张华;刘宸川;陈东峰;刘建树;梁卫;梁馨元;王晓航;周曙明;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四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2 | 分类号: | F28F1/42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栾淑华 |
地址: | 136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外 强化 传热 热管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中的换热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
背景技术:换热器作为一种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轻工、原子能、造船、航空、供热等诸多领域。换热管是换热器的主要构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设备的热效率。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为光管式结构,近年来在此基础上已发展成螺纹换热管或波纹换热管。所述的螺纹换热管与波纹换热管是内部为圆孔,外部压制成螺纹或者凸出的径向环状波节构成的换热管。尽管所述两种换热管性能都优于传统的换热管,但螺纹换热管的螺纹尺寸较小压制困难、易结垢,影响传热效果。而波纹换热管虽能有效增加散热面积,换系数较高,但不能够改善流量,且受工艺条件的限制只能应用于压力较低的容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内外强化传热式换热管,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管壳式换热器中的螺纹换热管与波纹换热管存在的压制困难、易结垢,影响传热效果,不能够改善流量,且受工艺条件限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内外强化传热式换热管是在光管的内外均设置凸出管壁的宽螺旋结构,且宽螺旋的截面可为矩形或梯形,两侧边角均呈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采取内外宽螺旋形结构,不仅有效增加了介质的换热面积,而且管内介质在流动中形成湍流及螺旋流,使管程流体在管内呈三维螺旋运动状态向前流动,在流速较低时便可达到充分湍流效果,同时由于换热管之间的相互支撑,介质在换热管外侧也将形成螺旋流,从而克服现有管壳式换热器管程流体界膜传热系数较低的缺点,由管内到管外强化传热,提高换热效果,使换热器在完成同等换热任务情况下更加小型化,显著提高了整体传热性能和换热效率。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采取内外宽螺旋形结构,明显增大了管内介质的流通通道,在提高换热面积的同时又能增加并改善流量,在显著提高整体传热性能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传热,提高热效率。
3、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其螺旋部位采取梯形或矩形以及两侧边角均呈圆滑过渡的结构,不仅能减小流体阻力损失,当介质流经此处将产生较大的涡流,在增加热补偿的同时又能防止管内结垢,确保设备长期运行过程中传热性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实现高效换热的技术效果并增加设备使用寿命。
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采取了以上所述结构,不仅不受加工工艺的限制,且具有低阻力损耗和较强的承温承压及抗腐蚀性能,使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其结构简单合理、传热快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适合业内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内外强化传热式换热管是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的新型换热管。它是在光管1的内部与外部均设置凸出管壁的宽螺旋结构2,且该宽螺旋结构2的截面为梯形或矩形,在梯形或矩形两侧边角处均呈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设置在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体内,由支持板夹紧支撑,定距管限位,两端由管板固定。工作时,换热管与壳体分别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介质流通通道。两种介质分别在两单独流通通道中流过,通过换热管进行热量传递,从而实现换热之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四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四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7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日化用品管式容器
- 下一篇:一种自动喂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