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6129.X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4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敏;杨春宇;朱杭杭;李守蓉;尹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648;H01R13/52;H01R31/00;H01R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余丽 |
地址: | 0445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连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和机车变流技术的发展以及高压大功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在变流器上的广泛应用,功率单元作为整个变流器的核心部件,也正朝着高频、小型化、智能化、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通常,机车控制单元发出的指令信号需要经过一定距离的传输才能到达功率单元,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双绞线、屏蔽线等电缆组成线束,通过接线端子排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以进行信号的传输。其存在的缺点是接线端子排与线束之间的连接不牢且由于接线端子排暴露在外,不密封,易受水及灰尘腐蚀,发生短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高电路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多个第二连接器和信号配线电路板,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信号输入端能与外部设备端口相连,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来的电源信号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信号配线电路板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向信号配线电路板传送所述电源信号和控制信号;
每个第二连接器均通过一股集成线束与所述信号配线电路板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以接收所述信号配线电路板进行分配后输出的电源信号和控制信号;
所述信号配线电路板的外部罩设有绝缘屏蔽罩,所述绝缘屏蔽罩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信号配线电路板的环氧灌封胶。
如上所述的转接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集成线束由多根屏蔽导线组成,所述屏蔽导线通过绝缘装置固定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转接器,其中,优选的是:每两根屏蔽导线拧在一起形成双绞线,所述双绞线外部设置屏蔽层。
如上所述的转接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数量为两个。
如上所述的转接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器为37针连接器。
如上所述的转接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接器为15针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器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器接收电源信号和控制信号,信号配线电路板对信号进行分配,再通过多个第二连接器将分配后的电源信号和控制信号传送至IGBT的驱动电路,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在信号配线电路板的外部设置绝缘屏蔽罩,增加了部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屏蔽罩内设置环氧灌封胶,使第一连接器与信号配线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排暴露在外,不密封,易受水及灰尘腐蚀,发生短路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器,该转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3和信号配线电路板2,其中,第一连接器1的信号输入端能与外部设备端口相连,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来的电源信号和控制信号;第一连接器1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配线电路板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向信号配线电路板2传送该电源信号和控制信号;每个第二连接器3均通过一股集成线束4与信号配线电路板2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以接收该信号配线电路板2进行分配后的电源信号和控制信号;信号配线电路板2的外部罩设有绝缘屏蔽罩,该屏蔽罩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器1与信号配线电路板2的环氧灌封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器通过设置环氧灌封胶使第一连接器与信号配线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更牢固,而且与现有技术中暴露在外的端子排相比,屏蔽罩的设置也增强了部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
上述转接器适用于采用两电平单相四象限整流电路的机车四象限功率模块,主要功能是传输供电电源,驱动脉冲等信号给功率单元,同时也将功率单元故障反馈信号反馈给控制单元。对于组成单相四象限整流电路的IGBT来说,每块IGBT驱动板必须有独立的供电电源和驱动控制信号。为了简化控制系统的布线,采用信号配线电路板2来实现信号的多路分配。具体应用中,可以设置第二连接器3的数量为两个,这样,控制系统只需要给出一路电源信号,而且对于同一个桥臂的上下两个IGBT,也只需给出一路驱动控制信号,从而一个转接器可以控制两个单独的IGBT驱动单元。
为了更好的节省安装空间,需固定集成线束4的走形,可设计布线工装。按照模块中实际走线路径,在布线板上规定好线束的折弯点和长度。将长度适宜的电缆放置在布线板上,根据信号定义将线缆分成两束,间隔一定距离套上热缩套管,用热风枪热缩使线束成形。这样可以使线束按照功率单元的结构要求任意成形,更好的节省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61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