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空式混合灌胶机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5267.6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6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倍格曼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10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空 混合 机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胶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于灌胶机的灌胶机机头。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市场上灌胶机是专门用于对流体控制,并用于液体点滴,覆盖,灌封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械,灌胶机分为单组分和双组份灌胶机,其中双组份灌胶机需要实现两种组分液体的按比例充分混合才能实现最终的凝固效果。
现有的双组分灌胶机的机头上两种液体分别从两组各自独立的进胶装置上通过进胶控制阀控制进入到混合腔,该进胶控制阀常用的是针阀,也可以是通路球。两组液体在混合腔中混合后从出胶口出胶。这种灌胶机在使用中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混合腔内两种液体停留时间较短,混合度不够好,影响出胶粘性;二是混合腔和出胶口一般在不出胶时任然积有混合胶质,一旦长时间不用,就会产生凝固,严重影响灌胶机头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灌胶机的排空式混合灌胶机头,解决两组液体混合度不够好,以及混合腔和出胶口存在积液影响灌胶机机头寿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排空式混合灌胶机头,包括两组进胶装置,进胶装置通过进胶控制阀连接胶水混合腔,胶水混合腔连通出胶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水混合腔内有搅拌叶片,所述的搅拌叶片由安装在胶水混合腔上部的搅拌电机驱动;所述的胶水混合腔还通过排空控制阀与排空腔连接,所述的排空腔通过气管连接真空泵。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排空控制阀是内部通路为180度的“I”型通路球。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排空控制阀是电磁通断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胶水混合腔内有搅拌叶片,该搅拌叶片由安装在胶水混合腔上部的搅拌电机驱动工作,因此在两组液体进入混合腔时,搅拌电机可以带动搅拌叶片对混合腔中的液体辅助搅拌,提高出胶的质量。
2、由于胶水混合腔的还设置排空控制阀与外部的排空腔连接,该排空腔连接真空泵,在真空泵的作用下可以使排空腔保持真空,如果灌胶机需要长时间停机,则可以打开排空控制阀,使积存在混合腔和出胶口的混合液排空到排空腔,避免灌胶机头的堵塞。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剖面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剖面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 进胶装置;2. 进胶控制阀;3. 搅拌叶片;4. 搅拌电机;5. 胶水混合腔;6. 出胶口;7. 排空腔;8. “I”型通路球。9.空气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排空式混合灌胶机头,包括两组进胶装置1,进胶装置通过进胶控制阀2连接胶水混合腔5,该进胶控制阀2是一通路球,通过控制该通路球的旋转可以控制胶水进入胶水混合腔5的量。胶水混合腔5连通出胶口6,胶水混合腔5内有搅拌叶片3,该搅拌叶片3由安装在胶水混合腔5外壳上部的搅拌电机4通过传动杆驱动。因此在两组液体进入混合腔时,搅拌电机可以带动搅拌叶片对混合腔中的液体辅助搅拌,提高出胶的质量。
如图2所示,胶水混合腔5还通过排空控制阀与排空腔7连接。该排空控制阀是内部通路为180度的“I”型通路球8。排空腔7的腔体上部还设置有一空气接头9,该空气接头9可以是一快速管路接头,当气管插入空气接头9,就可以用于连接排空腔7与真空泵。真空泵可以对排空腔7抽真空状态,当灌胶机需要长时间停机,则可以打开排空控制阀,即旋转“I”型通路球8使胶水混合腔5与排空腔7之间通路连通,使积存在混合腔和出胶口的混合液在排空腔的真空吸力作用下排空到排空腔,避免灌胶机头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排空式混合灌胶机头的进胶控制阀与排空控制阀除了实施例中的通路球,还可以是电磁控制阀等控制阀体实现进胶和排空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倍格曼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倍格曼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52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终端设备用框架结构物制造方法
- 下一篇:无线电话2.4G有源卡插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