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有辅助凸台的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4408.2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3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金利表面材料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辅助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有辅助凸台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IMF(In mold film)塑胶成型工艺即:将印刷好图案的有形体或无形体的薄膜3放入射出模型腔中与树脂注塑成型成一体,即产品一面为塑胶2,另一一面为薄膜3。如产品两面均为外观面,故进胶流道1不可设计在任何一面上,只能从产品的侧面进行进胶。如图2所示,但如果产品壁厚较薄,侧面进胶会造成冲膜现象,即塑胶2流动时把薄膜3冲翻造成不良,这样影响了产品的品质,产品不良率大大提高,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带有薄膜的塑胶产品从侧面进胶,容易造成冲膜现象,影响了产品的品质,产品不良率大大提高,给企业带来了较大损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胶时塑胶会第一时间流动到薄膜反面,确保塑胶不会冲翻薄膜的设有辅助凸台的注塑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设有辅助凸台的注塑模具,包括公模和母模,在母模上设置有进胶流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台,在母模模腔的外侧设置有凸台,在公模模腔外侧设置有与公模模腔贯通的凹槽,在凸台内设置有与进胶流道贯通连接的浇道,所述凸台浇道的出胶口正对于公模凹槽。
前述的一种设有辅助凸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越向出胶口浇道管路越细。
前述的一种设有辅助凸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凹槽与公模模腔通过弧形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从薄膜延长部位的正面进胶,通过凸台的出胶口将塑胶第一时间充填到薄膜的反面,整体流动平稳,确保塑胶不会冲到薄膜,最后塑胶成品再切除延伸的部位得到所需加工物品,产品品质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产品常规设计的正常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针对薄件产品常规设计出现的不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合模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制作出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3-6所示,一种设有辅助凸台的注塑模具,包括公模4、母模5和凸台6,在母模5模腔的外侧设置有凸台6,在公模4模腔7外侧设置有与公模4模腔7贯通的凹槽8,在母模5上设置有进胶流道9,在凸台6内设置有浇道10,浇道10与进胶流道9贯通连接,且凸台6浇道10的出胶口12正对于公模4凹槽8。
浇道10越向出胶口12,浇道10的管路越细,这样便于出胶口12射胶。同时公模4凹槽8与公模4模腔7通过弧形面11连接,这样塑胶从凹槽8进入模腔7时更加平稳,不会冲翻薄膜3,保证了注塑流通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将薄膜3延伸,延伸部分上设计有定位孔,公模4和母模5打开时,将薄膜3放置于母模上,通过延伸部分上的定位孔与凸台6的配合将薄膜3固定在母模5上,定位后要保证凸台6的高度高于薄膜3的高度。公模4和母模5合模后,母模5的进胶流道9向模具注塑塑胶2,通过凸台6的出胶口12向公模4的凹槽8进胶,然后塑胶2通过凹槽8 流入到公模4模腔7和母模5模腔组成的型腔内,这样塑胶2就第一时间流动到薄膜3反面,确保了塑胶2不会冲翻薄膜3,最后塑胶成品再切除延伸的部位得到所需加工物品,通过上述注胶方式可快速平稳进胶,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金利表面材料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金利表面材料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4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