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灰排放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3648.0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1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鑫;高洪培;王鹏利;王海涛;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8 | 分类号: | F23C10/2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排放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循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灰排放控制器。
背景技术
循环灰是指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收集下来的外循环中的物料,在循环流化床密相区中足够的循环灰量是控制床温过高的有效手段,相反,如果循环灰量过多,就会导致床温偏低,燃烧不充分,从而导致燃烧效率降低。同时会引起磨损加剧、风机能耗加大等问题。
煤炭作为主要一次能源是我国的能源特点,为高效综合利用煤炭资源,高灰份、低热值类煤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石煤为例,石煤是一种多金属共生页岩矿,形成于早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具有高灰、低发热量和硬度大的特点,既可作劣质燃料,也可从中提取钒、铀、钼、镍、铜、钴等金属,遍布于我国陕、湘、鄂、川、黔、浙、桂、赣、皖、晋、豫、甘等20余省。我国石煤资源的主要利用途径是石煤发电、石煤提钒及用于建材工业。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多次在其1MWth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进行石煤试烧试验,并在江西分宜发电有限公司210MW CFB锅炉上进行了实炉试烧试验研究工作。试验结果表明:石煤在炉膛内燃烧后具有较好的爆裂性,飞灰份额可达80%左右。过多的循环灰量会导致炉内磨损加剧,炉膛温度偏低等问题。这时,可通过排放循环灰的方法来控制炉膛物料的浓度。现有排放方式为通过放灰管排放热灰,存在安全隐患,且排放量不易控制,无法进行远程监控及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灰排放控制器,可使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合适循环灰量,且可实现远程操作,具有结构紧凑、受热面管束磨损小、灰流量调节灵活、排灰温度低、安全性强的优点,整个控制器无机械转动部件,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循环灰排放控制器,包括带有流化风接口1的风室2,风室2与循环灰排放控制器箱体3相连通,循环灰排放控制器箱体3的顶端同时连通循环灰立管5、返料斜管7以及低温灰排灰管8,循环灰立管5管口位于返料斜管7管口和低温灰排灰管8管口之间,循环灰排放控制器箱体3内部设置换热面4,换热面4位于低温灰排灰管8管口与循环灰立管5管口所在区域之间。
所述风室2内部用隔板13隔成三个或者四个独立空间,每个独立空间分别经流化风接口1通入流化风。
所述风室2上与循环灰排放控制器箱体3相连通的位置布置有布风板9,布风板9上布置风帽10。
所述返料斜管7和低温灰排灰管8的管体上都布置有膨胀节6,返料斜管7与低温灰排灰管8夹角A可根据锅炉炉型结构确定。
所述返料斜管7连通炉膛密相区。
所述低温灰排灰管8连通循环灰输送系统12,或者同时还连通排灰斜管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共用一根循环灰立管,返料斜管7与低温灰排灰管8夹角A可根据锅炉炉型(M型、H型)灵活设计,结构较为紧凑;
2)通过调整风量及螺旋供料器,可灵活调节返料量/排灰量比例;
3)整个排放控制器无机械转动部件,不易出机械故障,可靠性高,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低;
4)排灰温度低,可用小车拉,也可通过气力输送送至渣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条件灵活、可靠性高,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低、便于安装、维护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风室的示意图,风室分为3个独立空间。
图4为风室的示意图,风室分为4个独立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36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