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型真空镀铝未拉伸聚丙烯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3224.4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3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唐新国;唐健;王帮新;张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宁国双津(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18;B65D65/4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2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型 真空 镀铝 拉伸 聚丙烯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薄型真空镀铝未拉伸聚丙烯薄膜。
背景技术
由于真空镀铝薄膜对水蒸气和氧气具有优秀的阻隔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行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世界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促使各类聚烯烃树脂价格一路走高,从事包装材料生产的企业迫切要求各种包装材料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减薄化,以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市售的普通真空镀铝未拉伸聚丙烯薄膜厚度最薄的是20微米。单纯的降低薄膜厚度,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热封温度升高、热封强度降低、薄膜拉伸强度小、收卷起皱、镀铝不良等,这些问题会对复合后的产品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普通真空镀铝未拉伸聚丙烯薄膜减薄所产生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超薄型真空镀铝未拉伸聚丙烯薄膜,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包装行业标准要求,厚度减薄,仍具有优秀的气体阻隔性能及热封效果,适用于的食品、药品及日化产品等包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超薄型真空镀铝未拉伸聚丙烯薄膜,所述的聚丙烯薄膜由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三层组成,厚度为12-16微米。
超薄型真空镀铝未拉伸聚丙烯薄膜,所述的三层结构的层厚比例分别为电晕层5%-30%,中间层10%-85%,热封层10%-30%。
超薄型真空镀铝未拉伸聚丙烯薄膜,所述的聚丙烯薄膜的厚度优选15微米。
超薄型真空镀铝未拉伸聚丙烯薄膜,电晕层由等规均聚的聚丙烯、共聚聚丙烯的一种或共混物组成,聚丙烯比例占该层组份的70-100%;中间层由等规均聚的聚丙烯、共聚聚丙烯一种或共混物和聚烯烃弹性体组成,聚丙烯比例占该层组份的70-100%;热封层由聚丙烯共聚物、防粘剂和滑爽剂组成,共聚物的种类有: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三聚物或丙烯-乙烯-辛烯三聚物,其中,聚丙烯共聚物占该层组份的95%-98%,防粘剂和滑爽剂占该层组份的2%-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包装行业标准要求,厚度减薄,仍具有优秀的气体阻隔性能及热封效果,适用于的食品、药品及日化产品等包装。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考附图1所示,超薄型真空镀铝未拉伸聚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由电晕层1、中间层2和热封层3三层组成,厚度为15微米,其中电晕层1的厚度为5%-30%,中间层2的厚度为10%-85%,热封层3的厚度为10%-30%。
电晕层1由等规均聚的聚丙烯、共聚聚丙烯的一种或共混物组成,聚丙烯比例占该层组份的70-100%;中间层2由等规均聚的聚丙烯、共聚聚丙烯一种或共混物和聚烯烃弹性体组成,聚丙烯比例占该层组份的70-100%;热封层3由聚丙烯共聚物、防粘剂和滑爽剂组成,共聚物的种类有: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三聚物或丙烯-乙烯-辛烯三聚物,其中,聚丙烯共聚物占该层组份的95%-98%,防粘剂和滑爽剂占该层组份的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宁国双津(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宁国双津(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32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箱印刷机印刷部调整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的复合窗帘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