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卷阴燃过程中一氧化碳释放总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3009.4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1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勤安;叶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利群环保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卷 过程 一氧化碳 释放 总量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烟卷阴燃过程中一氧化碳释放总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吸烟及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人们在吸烟的同时,不仅关注烟气对吸烟者的影响,而且也越来越关注烟草烟气对环境空间的污染和危害。现有的卷烟主流烟气气相中的一氧化碳测定按照GB/T23356-2009的标准执行,普遍采用的是非散射红外法。采用的吸烟机有立式和轮式。侧流烟气中卷烟的焦油和烟碱的测定按照YCT 185-2004的标准执行,侧流烟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国标尚没有统一的推荐标准。
主流烟气中一氧化碳测定原理:按照GB/T 19609-2004抽吸卷烟、收集卷烟烟气气相,用校准过的非散射红外分析仪器测定一氧化碳,计算每支卷烟的一氧化碳量。计算公式:
每支卷烟一氧化碳的平均质量由式
式中:
M——每支卷烟一氧化碳的平均质量,单位为毫克;
C——一氧化碳体积百分比的观测值;
V——抽吸容量,单位为毫升;
N——总抽吸口数;
P——环境大气压,单位为千帕斯卡;
T0——水的三相点温度,单位为开尔文;
M——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
S——每通道抽吸的卷烟支数;
P0——标准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斯卡;
T——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V2——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单位为升每摩尔。
如附图2所示,由计算机输入烟支长度、点火功率等控制参数到设置单元,在烟支夹上固定待测卷烟,由机械手将一个捕集器从捕集器架内移动到天平上,称重并放到吸烟位置,检漏仪捡漏,上烟,电子点火器点火,吸烟机抽吸2秒,停58秒,单支抽吸容量35毫升/次。红外探测器判断烟蒂长度是否达到,未达到则通过滤片捕集器把一氧化碳收集到一氧化碳收集器内直到达到设定的烟蒂长度后,机械手取下烟支,将烟蒂由刮灰器刮掉到烟蒂容器内,一氧化碳检测仪分析数据并输出数据。测定过程中排气系统开启,吸烟机的大多数移动模块都封闭在聚脂罩内。检定环境:温度度(22士2)C,相对湿度(60士5)%RH,大气压(96士10)kPa。
卷烟侧流烟气的测定,可采用常规分析吸烟机,按GB/T 16450-2004抽吸卷烟,但不采用有关烟支周围环境风速控制的规定。如附图3所示每通道安装鱼尾罩、侧流烟气捕集器(内装一张44mm玻璃纤维滤片)和吸收瓶各一只。收集侧流烟气冷凝在鱼尾罩内壁上和捕集在侧流烟气捕集器上的总粒相物以及在吸收瓶中的气相烟碱、一氧化碳等。采用重量法测定捕集在侧流烟气捕集器上的侧流烟气总粒相物,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收集在侧流烟气捕集器中的水分和烟碱以及在鱼尾罩内壁上、吸收瓶中的烟碱,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估算鱼尾罩内壁上的焦油。按照主流烟气测定方法,采用非散射红外法一氧化碳检测仪测定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鱼尾罩结构简如图3:
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仪器结构复杂:需要的占地面积较大;
2.制造成本高,整套仪器商品价格为200万以上;同时仪器维护费用高;
3.主流烟气和侧流烟气的测定,需要配备不同的气体收集装置甚至是不同型号的吸烟机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利群环保纸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利群环保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30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角标仪支架固定装置
- 下一篇:超高温湿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