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稠油油藏采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2800.3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3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斌;周志刚;邢力;代彦臣;边开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志斌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3/30;E21B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油 采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稠油油藏采油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采用水平井能够明显的增加油层泄油面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因此水平井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现有的水平井蒸汽吞吐方式的举升过程因受斜率的影响,有杆泵举升下入深度受限,而且深度过小会影响有杆泵的沉没度继而影响泵效,从而增大了举升管柱管杆的偏磨,影响使用寿命。另外,在稠油开采过程中一般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这种方法虽然技术成熟,能驱动原油向下部生产井流动,辅助重力泄油,但热损失大,降低原油粘度作用较弱,而且蒸汽冷凝后的油水两相流动,影响稠油产量;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电加热技术,虽然电加热技术能提高稠油产量,但单纯的电加热技术主要依靠加热来降低稠油粘度和重力驱替机理,这种方法受电加热范围限制,开采速度和范围有限,影响开采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注入气体与电加热协同作用,从而改善加热效果,提高采油速率的稠油油藏采油系统。
其技术方案是:稠油油藏采油系统,包括水平井和直井,所述水平井的水平段与所述直井在同一油藏层位相连通,且所述水平井与所述直井呈U型,所述水平井内设有注汽管,所述直井内设有举升管柱,所述注汽管的外表面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与注汽管外壁之间形成加热空间,所述加热空间内设有电加热装置。
所述注汽管包括隔热管、封隔器、打孔筛管及导锥丝堵,所述隔热管在所述水平井内轴向延伸,所述隔热管的伸入端依次连接有封隔器、打孔筛管及导锥丝堵。
所述注汽管的外壁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电加热装置为与外部电源相连通的加热电阻丝。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注入气体与电加热协同作用,从而改善加热效果,提高了采油速率。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稠油油藏采油系统,包括水平井1和直井2,所述水平井1的水平段与所述直井2在同一油藏层位相连通,且所述水平井1与所述直井2呈U型,所述水平井1内设有注汽管3,所述直井2内设有举升管柱4,所述注汽管3的外表面设有绝缘层5,所述绝缘层5与注汽管3外壁之间形成加热空间6,所述加热空间6内设有电加热装置7。
通过水平井1和直井2相连通,利用水平井1可增大泄油面积,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利用直井2进行举升生产,可有效防止举升管柱管杆偏磨,提高了泵效。工作时,通过向水平井1内的注汽管3内注汽,在水平井1内进行蒸汽吞吐,在油藏上部形成气顶,提高油层压力,而且可以降低油层的原油粘度,驱动原油向下腹生产井流动,辅助重力泄油;同时开启电加热装置7对原油进行加热,进一步辅助降低原油粘度,并加快注入气体的扩散速度,从而增大加热体积,更好地进行重力泄油,从而提高了开采效率。
所述注汽管3包括隔热管8、封隔器9、打孔筛管10及导锥丝堵11,所述隔热管8在所述水平井1内轴向延伸,所述隔热管8的伸入端依次连接有封隔器9、打孔筛管10及导锥丝堵11。通过这种结构方便在水平井1内注入蒸汽对油层进行加热,降低了油层的原油粘度,并对油层补充能量。
所述注汽管3的外壁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电加热装置7为与外部电源相连通的加热电阻丝。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注入气体与电加热协同作用,从而改善加热效果,提高了采油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志斌,未经周志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28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拖拉机液压操纵手柄
- 下一篇:一种无线抢答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