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瓶盖防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9856.3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9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奇;周立权;王传龙;胡昌红;马庚英;王莎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5/00 | 分类号: | B65D5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644007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瓶盖 防伪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尤其涉及瓶盖防伪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商品防伪领域。例如,CN101797997A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就记载了一种电子标签防伪瓶盖,它通过将RFID标签安装到瓶盖中从而利用RFID标签中的芯片储存商品的防伪信息。当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时,通过阅读器可读出芯片中的防伪信息,从而验证商品的真伪。为了防止不法者将同一RFID标签运用到假冒的商品中,上述专利申请文件还提供了一种在开启瓶盖时可损坏RFID标签的自毁机构。总得来看,该自毁机构比较复杂,对瓶盖制作成本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伪效果好的瓶盖防伪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瓶盖防伪结构包括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芯片和天线层,该RFID标签分别与上盖和下盖连接从而随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开启而破坏。
作为RFID标签与上盖、下盖连接的一种方式,所述天线层的一部分附着于上盖的表面,另一部分附着于下盖的表面,这两部分通过跨于上盖和下盖之间的接缝处的天线连接。
其中,在上盖相对下盖开启前,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通过设置于接缝处的弱化结构连接为一体。所述弱化结构为沿瓶盖圆周方向间隔或连续设置的凹槽;或者,所述弱化结构为沿瓶盖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通孔。
作为RFID标签与上盖、下盖连接的又一种方式,所述天线层的一部分附着于上盖的表面,另一部分附着于下盖的表面,这两部分能通过跨于上盖和下盖之间的接缝处的芯片连接。
其中,在上盖相对下盖开启前,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通过设置于接缝处的弱化结构连接为一体。所述弱化结构为沿瓶盖圆周方向间隔或连续设置的凹槽;或者,所述弱化结构为沿瓶盖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层通过丝网印刷印制在瓶盖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RFID标签的表面设置有标识层。
进一步的,所述RFID标签被置于承载片上并通过该承载片与上盖和下盖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瓶盖防伪结构是由RFID标签、上盖以及下盖三者共同作用来实现防伪:当上盖与下盖之间未开启前,通过阅读器读出RFID标签芯片中的防伪信息可识别商品真伪;当上盖与下盖之间开启时,上盖与下盖之间必然发生相对运动,RFID标签随之被破坏,从而防止RFID标签的反复利用。可见,本申请的瓶盖防伪结构将RFID标签、上盖以及下盖三者简单结合后达到了理想的防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瓶盖包括上盖1和下盖3,上盖1和下盖3之间既可以通过上下运动来实现上盖1和下盖3之间的开启,也可以通过旋转运动来实现上盖1和下盖3之间的开启。在上盖1相对下盖3开启前,上盖1与下盖3之间最好通过设置于接缝2处的弱化结构连接为一体,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上盖1与下盖3之间在人们并不期望其开启的情况下发生相对运动。所述弱化结构可以为沿瓶盖圆周方向间隔或连续设置的凹槽;所述弱化结构也可为沿瓶盖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通孔。当弱化结构为沿瓶盖圆周方向间隔或连续设置的凹槽时,由于凹槽对瓶壁的减薄作用,因此容易在外力作用下扯断接缝2而使上盖1和下盖3发生相对运动;当弱化结构为沿瓶盖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通孔时,相邻通孔之间形成连接上盖1与下盖3的连接点,这样只需稍微施加外力即可拉断连接点使上盖1和下盖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在图2、3中标号“2”所指示的部位实际上就是当弱化结构为沿瓶盖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通孔时未剖到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98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