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态抗谐波无功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8086.0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6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恒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J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谐波 无功 补偿 装置 | ||
1.动态抗谐波无功补偿装置,其结构由:断路器[3]、可控硅半导体模块[6]、电感电容补偿滤波组件、智能控制单元、机柜、散热风机[2]、快速熔断器、零线排、滤波电抗器[12]、滤波电容器[9]、放电线圈[8]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断路器[3]、快速熔断器、可控硅半导体模块[6]、滤波电抗器[12]、滤波电容器[9]通过电缆相互连接,放电线圈[8]与滤波电容器[9]通过电缆连接,智能控制保护系统、可控硅半导体模块[6]通过控制电缆连接,零线排固定在外壳[1]内部横梁上,所有零线都固定在零排上,断路器[3]进线电源通过电缆连接至主母线[4],散热风机[2]安装在外壳[1]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抗谐波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路器[3],其为动态无功补偿滤波装置总电源开关,进线端通过电缆或铜排与系统主母线[4]相连,出线端通过铜电缆接入快速熔断器的进线端,断路器[3]固定安装于外壳[1]上方中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抗谐波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硅半导体模块[6],其通过螺丝固定于外壳[1]的中下部,通过电流互感器[5]连接于主母线[4],可控硅半导体模块[6]结构包括:可控硅、散热器[10]、风机[7]、触发板[11]、温度开关,其中可控硅用螺丝固定于散热器[10]的正面,风机[7]用螺丝固定于散热器[10]下面,触发板[11]用螺丝固定于散热器[10]侧面,温度开关用螺丝固定于散热器[10]的下面,触发板[11]的输出端与可控硅用控制电缆连接,触发板[11]的输入端与智能控制单元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抗谐波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感电容补偿滤波组件,其结构包括:滤波电抗器[12]和滤波电容器[9],滤波电抗器[12]的输入端电源用电缆与可控硅半导体模块[6]输出端连接,滤波电容器[9]的输入端电源用电缆与滤波电抗器[12]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抗器[12]用螺丝固定于外壳中[1]后部,滤波电容器[9]用螺丝固定于外壳[1]的中下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抗谐波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控制单元,其由核心控制系统和硬件电路组成,核心控制系统采用电力参数采集芯片和32位ARM处理器及外围电路组成,其硬件电路由数据采集电路、同步检测电路、PWM隔离驱动电路、通信电路、电源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态抗谐波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采集电路,其主要负责电压、电流模拟信号转换的处理,由于被检测的电压电流量数值比较大,数值远超过ARM允许的输入信号范围,需要把这些模拟电信号降低,并将电流量变换为电压量,双极性信号变成单极性信号,并进行电平匹配,A/D转换后送入DSP进行运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态抗谐波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WM隔离驱动电路,是将智能控制器产生的电驱动脉冲信号,经隔离和功率放大处理后,最终输出0-12路电压控制信号,实现对可控硅半导体模块[6]的驱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恒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恒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80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