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引鱼类效果好的人造鱼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8008.0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7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智萍 |
主分类号: | A01K85/00 | 分类号: | A01K8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引 鱼类 效果 人造 鱼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饵料,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吸引鱼类效果好的人造鱼饵。
背景技术
按诱鱼原理分,鱼饵可分为真饵和假饵。所谓真饵,是鱼类可以食用的动、植物性饵料的通称,主要通过引起鱼的食欲诱鱼。假饵也称模拟钓饵或拟饵,是以塑料、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类似小鱼、虾和虫类的小器件。垂钓时,通过钓手的操作,使之在水中类似天然活物,诱使凶猛的鱼类上钩。
真饵的吸引力比较高,但是真饵在水中容易溶解或被鱼吃掉,消耗很大,导致钓鱼的成本较高。
假饵不会被鱼吃掉,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钓鱼的成本,但是假饵的吸引力比较小,导致钓鱼的效率下降,尤其对钓鱼技术较差的初学者,技术较差,就更加难以钓到鱼。
为了解决假饵吸引鱼类效果较差的问题,市场上有一种仿真鱼类钩饵,它采用塑料制成仿鱼壳体,仿鱼壳体前头和后尾分别设有金属拴线环和金属拴钩环,仿鱼壳体外表面喷涂有鲜艳的涂层,以诱惑吸引鱼类,这种仿真鱼类钩饵只在仿鱼壳体外表面喷涂有鲜艳的涂层,在水中不显眼,诱惑吸引鱼类效果欠佳。
因此,有些仿真鱼类钩饵添加发光装置,利用发光装置发出的光来吸引鱼类。如中国专利文献CN2511131Y公开的“仿真鱼类钩饵”在上述仿真鱼类钩饵的基础上,于仿鱼壳体内设有电子发光装置,电子发光装置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金属拴线环和金属拴钩环相连接,该仿真鱼类钩饵放入水中后,在水的作用下导通电子发光装置,使仿鱼壳 体通身明亮,十分显眼,提高诱惑吸引鱼类的效果,但由于其效果受到环境影响较大,并且并非所有鱼都容易被光所吸引,因此其诱惑吸引鱼类的效果有限,与真饵相比依然比较差。
还有些仿真鱼类钩饵添加了发声装置,利用发声装置发出的声音来吸引鱼类。但由于并非所有鱼都会被其声音所吸引,因此其诱惑吸引鱼类的效果与真饵相比依然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仿真鱼类钩饵对鱼的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吸引鱼类效果好的人造鱼饵,这种人造鱼饵对鱼类的吸引力大幅增加,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引鱼类效果好的人造鱼饵,包括仿鱼壳体以及设于仿鱼壳体上并突出于仿鱼壳体表面的至少一个金属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鱼饵还包括饵料球和塞子,所述仿鱼壳体开有一个储存槽,所述饵料球放置在储存槽底部,塞子塞入储存槽开口,所述塞子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开有至少一个通孔。将人造鱼饵放入水中,水就会从塞子的通孔进出储存槽,而饵料球与水接触后,其成分会慢慢溶解在不断进出储存槽的水中,从而将饵料慢慢释放出去。这种方法,能够让人造鱼饵更加像真的小鱼,大幅提高人造鱼饵的吸引力。由于饵料球不会被鱼吃掉,并且进出储存槽的水较少,因此饵料球能够长时间使用,能够大幅减少饵料的用量,降低钓鱼的成本。
为了让人造鱼饵具备更大的吸引力,所述仿鱼壳体开有第一可开启密封腔,所述第一可开启密封腔内设有发光装置。这样,人造鱼饵能够发光,从而给人造鱼饵带来更大的吸引力。
为了让人造鱼饵发出的光更有吸引力,所述发光装置采用闪烁发光装置。由于鱼饵闪烁的发光比持续发光更容易吸引鱼类的注意,诱惑吸引鱼类的效果更好。
为了让人造鱼饵具备更大的吸引力,所述仿鱼壳体开有第二可开启密封腔,所述第二可开启密封腔内设有发声装置。这样,人造鱼饵 能够发出声音,从而给人造鱼饵带来更大的吸引力。
为了让人造鱼饵具备更大的吸引力,所述仿鱼壳体上可以根据仿鱼壳体的形状绘制相应的图案,以增强发光鱼饵的逼真程度,更好地诱惑吸引鱼类。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饵料球的成分能够通过从塞子的通孔进出储存槽的水持续不断缓缓释放出去,因此大幅增加了人造鱼饵对各种鱼类的吸引力;由于进出储存槽的水比较少,因此饵料球消耗的速度较慢,而且在仿鱼壳体和塞子的保护下,鱼吞食人造鱼饵也不会伤害到饵料球,因此饵料球能够使用很长时间,有效的降低了钓鱼的成本;添加发声装置、发光装置等能够进一步增加人造鱼饵各种鱼类的吸引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引鱼类效果好的人造鱼饵,包括仿鱼壳体1、饵料球2、塞子3、设于仿鱼壳体1上并突出于仿鱼壳体1表面的两个金属环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智萍,未经李智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80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盐碱地用地埋式建筑件
- 下一篇:防土渣掉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