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物或构筑物顶升用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7025.2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9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强;葛以衡;桂钰;陈俊良;于国伦;陈佳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E01D2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2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构筑物 顶升用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或者构筑物顶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建筑物或者构筑物顶升过程中对于上部结构进行位移限制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顶升用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物或者构筑物进行顶升时,如对于桥梁或者房屋进行顶升时,会由于液压油缸安装的垂直误差及顶升过程中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在顶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微小的水平纵向位移、水平横向位移或水平方向的偏转,而一旦出现位移就很难再纠正回来,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为避免出现此类情况,通常需在建筑物或者构筑物设置平面限位装置,限制纵横向可能发生的位移。
通常的限位装置在顶升整体结构的四角或四边布设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来限制顶升过程中水平方向的位移,如图1所示,在桥梁顶升中,在桥墩上设置抱柱箍,在抱柱箍上设置限位柱,抱柱箍与限位柱之间焊接连接成一整体,顶升时利用限位柱、抱柱箍、柱的整体刚度来对桥梁上部进行限位。
此种结构在实际使用中有如下缺点:一是对于建筑物外观有损伤,顶升过程中限位柱和建筑物、构筑物外表面之间会相对的摩擦;二是限位的位置集中,对于建筑物、构筑物局部压力过大,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建筑物或构筑物顶升用限位装置,该装置通过过抱柱梁系之间的间隙设置限位柱,通过抽拉式配合实现了对于建筑物或者构筑物进行顶升的限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建筑物或构筑物顶升用限位装置,涉及待顶升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托换及夹持在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柱上的抱柱梁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若干限位孔和与所述限位孔数量对应的限位柱,所述限位孔垂直开设于所述抱柱梁系上,所述限位柱底部固定于所述基础托换上,所述限位柱和所述限位孔形状配合并被套转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间隙配合。
所述抱柱梁系由若干抱柱梁和若干连系梁组合构成,所述连系梁设于每两个相邻抱柱梁之间,并将所述抱柱梁连为一体,所述限位孔垂直开设在所述连系梁上。
所述限位柱为长方体钢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抱柱梁系之间的间隙设置限位柱,在顶升中是通过抱柱梁系开孔的内壁和限位柱之间的抵触实现限位作用,避免了损伤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损伤;而且可以在抱柱梁系处的多点设置限位装置,将限位的位置分散,避免了对于建筑物、构筑物局部压力过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所示,标号1-6分别表示:盖梁1、桥墩2、抱柱梁3、连系梁4、限位柱5、基础托换6。
参见图1,本实施例结合桥梁断柱顶升施工作业对于限位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桥梁断柱施工时,涉及到的建筑构件主要包括盖梁1、桥墩2、抱柱梁3和连系梁4,其中抱柱梁3就是依附在柱(桥墩2)四周的梁系,是一种托换理论,在平移与桥梁顶升中已运用较多。顶升时,顶升液压油缸把力传递给抱柱梁3,抱柱梁3再把力传递给桥墩2,桥墩2传递给上部结构(盖梁1等),抱柱梁3与桥墩2之间通过新旧砼的摩擦传递剪力。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在桥梁同一个桥墩2分别具有三个柱,其上分别具有一个抱柱梁3,三个抱柱梁3之间用连系梁4连接成一个抱柱梁系。
每一连系梁4为长方体状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于每两个相邻抱柱梁3之间,并将所述抱柱梁3连为一体。其中连系梁4的框架结构内具有开孔,该开孔呈长方体框侧壁垂直设置,而本实施例正是利用了此开孔作为限位装置的一个组合部分,即限位孔,对应的,在基础托换6对应限位孔的位置上设置一个限位柱5。限位柱5为长方体钢框架结构,其底部固定于所述基础托换6上,所述限位柱5与所述限位孔形状配合并被套转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柱5与所述限位孔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形成间隙配合。此限位的间隙可以通过增加钢板进行适当调整。
当顶升时,通过限位柱5外侧表面和限位孔内壁之间的相互抵触,每个限位柱5可以限制上部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四个方向的移动,以及水平的转动,故此限制了上部结构的位移,而且在顶升前和顶升中可通过钢板进行细微的调节。而且可以在抱柱梁系的多点位置上设置限位孔和限位柱5,故此将限位的位置分散,避免了对于建筑物、构筑物局部压力过大。
尽管以上通过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是应当理解,该描述的法律范围由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言辞来限定。上述实施例中对于限位装置的详细描述应被解释为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包括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因为穷举每一可能的实施例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故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应当能够认识到,限位装置中限位孔可以直接利用抱柱梁系上的间隙,也可以根据工况在浇注抱柱梁系时有针对性的选择在抱柱梁系上预留若干限位孔。同时限位孔和限位柱形状也选择也不仅仅局限于此,只要限位柱、限位孔的侧壁垂直设置且相互配合,不约束上部结构顶升时向上的位移即可实现限位的功能,在施工时可结合实际工况选择其他其他形状,如圆柱状、棱柱状等,而这仍落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7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获取媒体文件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影像处理的方法与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