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6271.6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7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智维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5/04 | 分类号: | A61G5/04;A61G5/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636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行使 电动 轮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是在传统手动轮椅的基础上,增加高性能动力驱动装置、智能操纵装置、蓄电池等部件,改造升级而成的。由于具有智能操纵装置,就能驱动轮椅完成前进、后退、转向、站立、平躺、等多种功能的新一代智能化轮椅,是现代精密机械、智能数控、工程力学等领域相结合的高新科技产品。
现有技术的电动轮椅大多采用的是小车轮,当蓄电池没电时,电动轮椅就不能使用,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该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具备手动行使与电动行使两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包括有车轮,所述车轮的外侧设置有扶手圈,所述车轮的轮毂设置有车轮制动开关,所述扶手圈与所述车轮制动开关设置于所述车轮的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轮毂的周侧设置有轮毂凹部和轮毂凸部,所述轮毂凹部和轮毂凸部依次连续相间设置;
所述车轮制动开关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对接凹部和对接凸部;
所述对接凹部与所述轮毂凸部装配,所述对接凸部与所述轮毂凹部装配。
更优选的,所述轮毂凹部和所述轮毂凸部分别设置有八个。
另一优选的,所述轮毂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车轮制动开关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另一优选的,所述车轮制动开关设置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设置于所述车轮制动开关的中间。
另一优选的,所述车轮制动开关设置有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包括有车轮,车轮的外侧设置有扶手圈,车轮的轮毂设置有车轮制动开关,当蓄电池停止供电时,设置的车轮制动开关可将车轮从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的动力装置上释放,使得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可采用扶手圈进行手动操作,当蓄电池正常供电时,设置的车轮制动开关可将车轮锁紧到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的动力装置,从而使用电动模式行走,使得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同时具备手动行使与电动行使两种功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的另一个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制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包括有:
车轮1、
扶手圈11、
轮毂12、
轮毂凹部121、
轮毂凸部122、
内螺纹123、
车轮制动开关13、
安装部131、
对接凹部1311、
对接凸部1312、
外螺纹132、
按压部133、
凹陷部13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如图1所示,包括有车轮1,如图3至图5所示,车轮1的外侧设置有扶手圈11,车轮1的轮毂12设置有车轮制动开关13,扶手圈11与车轮制动开关13设置于车轮1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轮椅的其他结构均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本实用新型的车轮主要为24寸PU(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轮。此种PU轮胎设置为实心轮胎,可以实现免充气,解决漏气、爆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包括有车轮1,车轮1的一侧设置有扶手圈11,车轮1的轮毂12设置有车轮制动开关13,当蓄电池停止供电时,设置的车轮制动开关13可将车轮1从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的动力装置上释放,使得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采用扶手圈11进行手动操作,当蓄电池正常供电时,设置的车轮制动开关13可将车轮1锁紧到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的动力装置,从而使用电动模式行走,使得可手动行使的电动轮椅同时具备手动行使与电动行使的两种功能。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智维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智维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62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频带外谐波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S波段相干多频信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