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脚踏式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5268.2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4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际军 |
主分类号: | F16K31/62 | 分类号: | F16K31/6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黄娟 |
地址: | 409903 重庆市秀***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脚踏 水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脚踏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水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最早出现于16世纪,用青铜浇铸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控制水管出水开关和水流量的大小。现有的水龙头基本都是需要手控制,但是对于一些公共场所,用手来控制不太卫生,容易传播细菌。申请号CN200920010618.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脚踏式水龙头,包括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进水管处在出水管上方,两者通过竖直导水管相通连接,在导水管内部安装弹性阀门,所述弹性阀门为活塞结构,顶端橡胶塞处在导水管内,底端活塞处在出水管下方的竖直管道内,在竖直管道底部安装弹簧,弹簧与活塞连接;在竖直管道底口处连接导气管,导气管另一端与气囊相通连接,在气囊上方安装踏板。该结构无法对现有的手压式水龙头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现有的手压式水龙头方便改造的脚踏式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脚踏式水龙头,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进水控制管段的一端,进水控制管段的另一端设有控制进水量的按钮,所述的进水控制管段底部套接有一个环状的底座,所述的按钮的上方设有限位条,限位条一端与进水控制管段活动连接,限位条的另一端连接有闸线芯线,闸线芯线的另一端穿过底座与脚踏板连接,脚踏板设置在固定座上,底座和限位条之间的闸线芯线上套置有套管,套管底部与底座之间设置弹簧,底座与脚踏板之间的闸线芯线上套置有闸线套管。通过限位条连接脚踏板和进水控制管段,能很好的实现控制水流大小。采用脚踩式控水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也方便使用者使用,防止在洗手时用手触摸开关后,将洗手液等弄到开关上,还需要再次用水清洗,浪费水资源。
作为优选,进水控制管段的一侧设有拨杆,拨杆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拨杆呈T形,拨杆的头部与拨杆主体为活动连接。拨杆的头部用于按钮下降使水龙头出水时,对按钮进行限位,可以使水龙头长时间出水。
作为优选,所述的脚踏板与固定座轴连接,固定座上焊接有支架,所述的闸线芯线通过固定环固定在支架上。结构简单,方便连接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应用广泛、操作灵活等优点。使用时用脚踩即可实现开启水龙头放水的功能,避免了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拨杆,2、按钮,3、套管,4、进水控制管段,5、闸线芯线,6、弹簧,7、进水口,8、底座,9、出水口,10、闸线套管,11、固定环,12、脚踏板,13、固定座,14、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脚踏式水龙头,包括进水口7和出水口9,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进水控制管段4的一端,进水控制管段4的另一端设有控制进水量的按钮2,所述的进水控制管段底部套接有一个环状的底座8,所述的按钮2的上方设有限位条14,限位条14一端与进水控制管段活动连接,限位条14的另一端连接有闸线芯线5,闸线芯线5的另一端穿过底座与脚踏板12连接,脚踏板12设置在固定座13上,底座和限位条之间的闸线芯线上套置有套管3,套管3底部与底座之间设置弹簧6,底座与脚踏板之间的闸线芯线上套置有闸线套管10。进水控制管段的一侧设有拨杆1,拨杆1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拨杆呈T形,拨杆的头部与拨杆主体为活动连接。所述的脚踏板与固定座轴连接,固定座上焊接有支架,所述的闸线芯线通过固定环11固定在支架上。
使用时用脚踩即可实现开启水龙头放水的功能,避免了交叉感染。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便对现有按钮式水龙头进行改进,从而节约了更换的成本。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际军,未经张际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52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