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均衡器接口的铅酸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4562.1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4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渭;高根芳;朱健;陈清元;佘秋利;柏钱华;张天任;赵海敏;吴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6 | 分类号: | H01M2/06;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311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衡器 接口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带均衡器接口的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动力铅酸蓄电池发展到今天,使用寿命已经成为消费者和生产厂家关注的焦点。而对蓄电池来说,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的最关键因素就是电池的单只落后或单只电池的单格落后,造成单只或单格落后的原因是: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出现各单只或单格电池间的电压差别较大,导致某个单格过充、欠充或过放。
为了实现单格电池或单只电池的均衡,现有技术一般是在电池内部设置均衡器,但该种情况下,电池寿命终止相当于均衡器的寿命也终止,因为均衡器无法从蓄电池内部取出。
现有的蓄电池一般包括电池槽、电池盖以及设于电池槽内的若干极群,单格极群由正、负极板、隔板以及焊接极板的汇流排组成,相邻的极群用连接桥连接,使所有的极群能够串联。为了实现各单格极群间的均衡性,一般是将均衡器与各个极群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均衡器接口的铅酸蓄电池,以解决现有蓄电池的均衡器设于电池盒内部,无法拆出重复使用的问题。
一种带均衡器接口的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盒、带连接端子的电池盖、盖板以及若干设于电池盒内的极群,所述的极群包括正极板、负极板、隔板和连接极板的汇流排,除与连接端子连接的汇流排外,其余汇流排中位置相邻的两个异性汇流排通过连接桥连接组成一连接件;所述的电池盖上设有容纳所述盖板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有n+1根铜线,所有铜线一端贯穿电池盖与连接件或与和连接端子连接的汇流排一一连接,另一端从凹槽的同一侧壁穿出电池盖形成一均衡器接口,其中n为极群的数量。
所述的铜线设于盖板下方,让铜线处于密封状态,防止漏电等状况的发生。
所述的铜线相互平行排列,便于铜线的排布,更优选为,所述的铜线设于凹槽的中心位置。
所述的n为6,铜线数量为7根,现有铅酸蓄电池基本都在6单格,电压2V左右。
所述的电池槽内腔被隔板分隔成六个排列成两排的容纳极群的小室,所述的凹槽底面有六个排列成两排的与小室对应设置的注液孔,所述铜线设于两排注液孔之间,同样是便于布线。
所述的均衡器接口的长度为10~20mm,在该长度范围内,接口与均衡器配合较为紧密。
本实用新型电池盖上有由铜线组成的均衡器接口,均衡器可以通过该接口设于电池外部,即使蓄电池报废,均衡器同样可以拆卸后重复使用,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中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中极群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带均衡器接口的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盒(图中未示出)、电池盖1和盖板(图中未示出),电池盖1上有容纳盖板的凹槽101,该凹槽底面内有六个列成两排圆形凹槽104,圆形凹槽104内有注液孔103,同一排圆形凹槽104之间有通气槽105,中间的圆形凹槽104与凹槽101侧壁之间也有通气槽,电池盖1的一端有连接端子的安装孔107。
如图2所示,为六个装在电池盒内的极群2,它们的分布于注液孔103的分布式一致的。极群由负极板204、正极板205、隔板206以及连接极板的汇流排201组成,除与连接端子连接的汇流排外,其余相邻的异性汇流排通过连接桥202连接组成连接件203。
如图1所示,凹槽101内有7根铜丝102,所有铜丝一端贯穿电池盖1与连接件203或与和连接端子连接的汇流排一一连接,另一端从凹槽101的同一侧壁穿出电池盖1形成均衡器接口106。铜丝位于盖板下方,被盖板密封在凹槽101内,而且所有铜丝相互平行排列,分布于两排注液孔103之间的中心位置。均衡器接口106的长度在10~20mm,该长度比较适宜,可以实现与均衡器的紧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4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炼铁高炉炉缸改进的内衬结构
- 下一篇:一种半水煤气原料制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