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锅炉的喂料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3938.7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7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梁念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鼎梁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3/00 | 分类号: | F23K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42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锅炉 喂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锅炉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的喂料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质锅炉燃料喂料器于炉排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燃料主要依靠喂料器推进炉排,当炉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所有功能将停止工作,炉膛内没有负压即转为文火,由于喂料器里的燃料于炉膛无法断开,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造成回火,使喂料器和料箱里面的燃料燃烧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的控制回火的生物质锅炉喂料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的喂料器装置,包括炉体、料斗、喂料器、斜输料管,所述料斗连接所述喂料器,所述斜输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喂料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炉体连接,且与炉体内腔连通,所述斜输料管与水平方向的角度α范围为15°-85°。
进一步地,所述斜输料管与所述喂料器连接的一端设置输风管和风机,所述输风管与所述风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喂料器包括输料管和导料器,所述输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斜输料管连接,且其侧面与所述料斗连接,所述导料器包括带有螺旋叶的螺旋轴和驱动端,所述螺旋轴与所述驱动端连接固定,且所述螺旋轴设于所述输料管内部,所述驱动端设于输料管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输料管靠近所述导料器的驱动端的一端端口封闭,且所述导料器能相对于所述输料管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质锅炉的喂料器装置,通过在喂料器和炉体之间设置斜输料管,有效的控制了回火的现象发生而避免了事故隐患,通过在喂料器的导料轴上设置螺旋叶,只需通过驱动器驱动驱动端,驱动端带动导料轴即可将燃料导入炉体内,防止了燃料在导料轴和输料管之间的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锅炉的喂料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喂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锅炉的喂料器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生物质锅炉的喂料器装置100包括炉体10、料斗20、喂料器40、斜输料管30,所述料斗20连接所述喂料器40,所述斜输料管30的一端与所述喂料器40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炉体10连接,且与炉体10内腔连通,所述斜输料管30与水平方向的角度α范围为15°-85°,所述斜输料管30与所述喂料器40连接的一端设置输风管70和风机50,所述输风管70与所述风机50连接。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锅炉的喂料器装置100的喂料器40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喂料器40包括输料管41和导料器42,所述输料管41的一端与所述斜输料管30连接,且其侧面与所述料斗20连接,所述导料器42包括带有螺旋叶43的螺旋轴421和驱动端422,所述螺旋轴421与所述驱动端422连接固定,且所述螺旋轴421设于所述输料管41内部,所述驱动端422设于输料管41外部,所述输料管41靠近所述导料器42的驱动端422的一端端口封闭,且所述导料器42可以相对于所述输料管41转动。
安装时,视炉体10内部的大小以及风机50的风速,将斜输料管30安装至与水平方向呈15°-85°之间,使斜输料管30内输出的燃料落至炉体10内部的靠近炉排60中心部位,以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在喂料器和炉体之间设置斜输料管,有效的控制了回火的现象发生而避免了事故隐患,通过在喂料器的导料轴上设置螺旋叶,只需通过驱动器驱动驱动端,驱动端带动导料轴即可将燃料导入炉体内,防止了燃料在导料轴和输料管之间的堵塞现象,视炉体内部的大小以及风机的风速,将斜输料管安装至与水平方向呈15°-85°之间,使输料管内输出的燃料落至炉体内部的靠近炉排中心部位,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鼎梁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鼎梁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39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散热的超薄电磁炉
- 下一篇:多点激波吹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