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充电方式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9404.7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6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充电 方式 转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电池充电器,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充电方式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的容量和使用寿命,电动汽车的充电分为恒压充电和涓流充电两个过程,涓流充电是用来弥补电池在充满电后由于自放电而造成的容量损失。
现有技术中这一转换过程大多数是采用单片机进行的控制。虽然可以实现从恒压充电向涓流充电的转换,但是成本较高,不利于批量生产。
克服目前电路转换时主要依靠单片机所导致成本过高的缺陷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式转换电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从恒压充电向涓流充电的转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充电方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电路为充电回路上设有采样电阻R34并经过放大电路接入比较器电路进行电压比较,比较器电路的翻转级分别接地和基准源电源正极,在比较翻转后经过切换电阻R153产生基准电压送入充电回路中,从而实现对整个充电器充电方式的切换。
所述的比较器电路采用为迟滞比较器U4D,以防止比较器电路出现反复翻转现象。
所述的基准源电路采用TL431产生基准电压。
所述的比较器U4D的反向输入端接收采集电阻R34采集到的电压;比较器U4D的同向输入端接收比较电压。
所述的充电回路中并联接入电容C30,使其起到滤波和稳压的作用。
一种电池充电方式转换电路,由于采用上述电路结构,该转换电路具有以下优点:1、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从恒压充电向涓流充电的转换;2、避免使用传统的单片机进行转换,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3、电路简单,方便日后的检查和维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充电方式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在图1中,1、基准源电路;2、放大电路;3、比较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充电回路上设有采样电阻R34并经过放大电路2接入比较器电路3进行电压比较,比较器电路3的翻转级分别接地和基准源电源1正极,在比较翻转后经过切换电阻R153产生基准电压送入充电回路中,从而实现对整个充电器充电方式的切换。
比较器电路3采用为迟滞比较器U4D,以防止比较器电路出现反复翻转现象。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充电电流达到某一设定值时,充电过程转换,从恒压充电转换为涓流充电。采样电阻R34采集充电电流,经放大电路2放大后,到达迟滞比较器U4D,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由于恒压充电过程,充电电流是逐渐减小的,当达到设定值时,迟滞比较器U4D翻转,电压由GND2变为Vcc,Vcc经R151、R152分压变为基准电压Vref,此过程相当于将切换电阻R153从图中IU3的2、3两端断开,所以充电电压降低,充电过程转换。迟滞比较器U4D起抗干扰作用,防止比较器U4D反复翻转,引起充电过程来回转换。
基准源电路1主要由以TL431片子为核心的电路,其包括用于调节输出电压的电阻R14、R42、R43、电容C94和电容C60构成;通过改变电阻R14、R42和R43的阻值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TL431用于产生参考电压Vref;
放大电路2主要由集成运放U4C为核心的电路构成,其包括电阻R92和R93,该电路的主要作用在于将通过采样电阻R34采集到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一电压给迟滞比较器电路中的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当该输入电压小于比较器同向输入端的电压时比较器翻转。
充电回路中的并有电容C30用于接别的与该电路相接的电路时进行滤波和稳压的作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9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