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高压转向油管密封垫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26965.1 | 申请日: | 2012-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0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伟;刘嵘;胡单妮;刘拥军;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10 | 分类号: | F16J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项京 |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高压 转向 油管 密封 垫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高压转向油管密封垫片。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越来越普遍地融入到普通家庭的生活中,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也早已在车辆上大规模应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车辆操控舒适性的一个重要保证,在车辆的设计研发中,需要保证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为保证车辆液压助力系统的正常功能,整个液压管路在车辆运行的各种工况下都需要具有可靠密封性能,以防止转向液压油泄露。
图1示出了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油泵皮带轮1、转向油泵2、转向高压油管3、转向机4、回油管5、油壶6、吸油管7。其中,发动机通过皮带带动油泵皮带轮1旋转,油泵皮带轮1驱动转向油泵2,转向油泵2产生高压转向油通过转向高压油管3传递到转向机4,提供转向助力。助力后的低压转向油通过回油管5回到油壶6,而转向油泵2通过吸油管7把油壶6中的转向油吸入油泵,进行循环使用。
图2示出了转向高压油管连接示意图,其中,油管接头10通过油管紧固螺栓8固定到油泵接头10’,同时在油管接头10与油泵接头10’和油管紧固螺栓8的上、下接触面之间还分别加入了密封垫片9,以防止高压转向油泄漏。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汽车转向高压油管密封垫片是纯铜垫片。如图3和图4所示,纯铜垫片9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环,其厚度一般为1.5mm左右。纯铜垫片9的上下平面分别与待密封的接触面紧密接触,已达到密封效果。然而这种密封的主要缺点是对油管接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而且密封性能也对紧固垫片的螺栓扭矩比较敏感。由于纯铜垫片的密封性能所具有的上述固有缺点,因此在车辆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对油管紧固螺栓装配要求较高。另外,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整车振动或者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油管连接的螺栓扭矩可能发生变化,使纯铜垫片的密封性能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转向油管容易出现转向油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高压转向油管密封垫片,用于提高转向高压油管接头密封的可靠性,以防止转向液压油泄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高压转向油管密封垫片,包括纯铜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片还包括橡胶圈,所述橡胶圈连接在纯铜骨架的内侧上,包括外圈与内圈,所述外圈的外侧连接纯铜骨架,并与与纯铜骨架等高,所述外圈的上下两端向外倾斜,厚度从外圈外侧到内侧逐渐变大,所述内圈为位于外圈内侧中间位置上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外圈的上下两端对称地向外倾斜,所述橡胶外圈内侧的厚度比纯铜骨架厚1-2mm。
优选地,所述内圈的厚度为外圈内侧厚度的1/3-1/2。
优选地,所述内圈内径与紧固螺栓相同。
优选地,所述橡胶圈与纯铜骨架通过硫化工艺连接为一体,所述橡胶圈的材质可以为氢化丁腈橡胶或丁腈橡胶。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高压转向油管密封垫片,与纯铜密封垫片相比,增加了呈”凸”字形的橡胶圈,在装配时,橡胶圈外圈受到挤压后,会向中心方向延展变形。橡胶圈内圈凸起形成的上下两个橡胶变形空间,为橡胶向中心方向延展提供了变形空间,避免了橡胶被挤压损坏。即使轴向紧固螺栓扭矩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有所变化,由于橡胶圈的变形特性,仍然可以提供良好的密封性能,而外圈纯铜骨架除了维持紧固轴向力的稳定性外,同时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使整个转向油管接头同时具有橡胶密封和纯铜密封的双层密封作用,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油管接头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示意图;
图2为转向高压油管连接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纯铜垫片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垫片示意图;
图6为图5在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就行详细说明,但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高压转向油管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包括纯铜骨架11和橡胶圈12,其中所述纯铜骨架11作为密封垫片的骨架,其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纯铜垫片的结构相同,具体地,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环结构,其上下两端为适于与接触面紧密接触的平面形状。所述橡胶圈12连接在纯铜骨架11的内侧,优选地,所述橡胶圈12与纯铜骨架11通过硫化工艺连接为一体,其中,所述橡胶圈11的材质可以为氢化丁腈橡胶(HNBR)或丁腈橡胶(NB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69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