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臭氧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6059.1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9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姜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松林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臭氧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臭氧的装置,尤其为一种寿命长,便于清理内电极灰尘的新型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是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杀菌消毒剂,在自来水,污水,工业氧化,空间灭菌等领域应用广泛,一般可通过高压放电、紫外线照射、电解等方式制备,其中高压放电式发生器在国内应用较为成熟。目前的高压放电式发生器的内外电极一般采用陶瓷材料制成,采用风冷方式冷却,整体使用寿命较低;另外,由于生产时外管两端采用永久性封装,使得内电极组件不能取出,当内电极表面积累一定灰尘后不能及时进行清理,严重时将导致整个臭氧管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内电极可拆卸以便于清理灰尘的新型臭氧发生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臭氧发生器,包括外管及位于中心的发射轴,其特征在于:发射轴和外管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外管及发射轴之间设有内管;外管与内管之间为水冷室,水冷室连接有进出水管;内管与发射轴之间为电晕室,电晕室设有与外界相通的进出气孔。其进一步改进方案为:外管及内管两端通过橡胶密封堵头及压板封装,发射轴两 端通过中轴固定,两中轴外端伸出橡胶密封堵头及压板,并通过螺母固定,进出气孔设置在两中轴上。
其工作原理为:空气通过空气泵由主轴一端进入电晕室,利用内外电极之间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晕产生臭氧,然后由另一主轴排出,进出水管连接循环泵及冷凝器,将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外管及发射轴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使用寿命长,采用水冷方式,可及时将产生的热量排出,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两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封装,便于清理内电极上的灰尘,即使内电极损坏,更换损坏部件即可,不必将整个臭氧管丢弃。其结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具有显著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板,2、螺母,3、橡胶密封堵头,4、外管,5、内管,6、水冷室,7、发射轴,8、进出气孔,9、中轴,10、电晕室,11、进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所示,外管4内设有内管5,内管5内设有发射轴7;发射轴7和外管4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作为内外电极;外管4的两端通过橡胶密封堵头3及压板1封装,将外管4和内管5之间形成密闭的水冷室6,内管5与发射轴7之间形成密闭的电晕室10;水冷室6连接有进出水管11,进出水管11用于连接外部的循环泵及冷凝器,起到循环冷却的目的;发射轴7两端通过中轴9固定,两中轴9外端伸出橡胶密封堵头3及压板1,中轴9外端设有螺母2,可起到固 定压板1的作用;两中轴9上设有连通外界与电晕室10的进出气孔8,工作时一主轴9连接空气泵,向电晕室10内输入空气,另一主轴10将产生的气体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松林,未经姜松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60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生肌肉纤维及其制成的仿生肌体
- 下一篇:HDPE管材冷却定型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