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行稳定可靠的筒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5523.5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8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赖吕海;罗绍华;杨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3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行 稳定 可靠 筒袋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尤其是一种运行稳定可靠的筒袋泵。
背景技术
传统筒袋泵一般用于输送高温、高压等介质的场合。筒袋泵中内壳体与外壳体,大盖与外壳体间的配合、定位为单个零件间相互作用。输送高温、高压介质时,泵本体要承担相应的载荷和热膨胀变形。但是现有筒袋泵的承压件的大盖、外壳体、内壳体,它们两两零件间的配合、定位不太满足筒袋泵所需承担的载荷,且他们的热膨胀变形不均,对于泵的稳定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一旦泵体刚性要求不能承担此类载荷和热膨胀变形,将使得泵体内转子部件与泵体间的间隙发生变化,造成转动件与泵体硬摩擦,导致泵运行异常,容易造成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刚度大,承受额外载荷能力强,泵体零件热膨胀变化均匀,运行稳定可靠的筒袋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筒袋泵,包括外壳体,在外壳体内安装有内壳体,在内壳体内安装有转子部件,该转子部件的转轴一端穿出所述外壳体低压端的壳体,所述外壳体的高压端安装有大盖,在大盖中央设置有所述转子部件的转轴另一端穿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内壁上和内壳体外壁上设置有轴向方向上相互配合定位的止口,在所述外壳体和大盖上也都设置有轴向方向上相互配合定位的止口,在所述大盖和内壳体上也都设置有轴向方向上相互配合定位的止口。
在所述内壳体端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防转体,在所述大盖上设置有所述防转体插入防止所述内壳体转动的防转孔。
所述防转体呈圆柱形,其沿以所述大盖中心为圆心的圆周均布。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1. 外壳体、内壳体和大盖三者中的任意两个都是采用止口定位,且三者配合组成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的组合体,刚度大大提高,能够承受输送高压液体时的额外载荷,同时在输送高温介质时,零件的热膨胀变形均匀,提高筒袋泵运行可靠性。
2. 为了进一步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内壳体端面上设置圆柱形的防转体,防转体插入大盖设置的防转孔中,在转子部件运转时,能够防止内壳体随着转子部件转动,提高运行可靠性。防转体最好是设置三个以上,这更能够可靠的固定内壳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筒袋泵,包括外壳体5和内壳体4,外壳体5低压端内径减小形成一环形止口,内壳体4的低压端设置有与外壳体5的止口配合的止口,内壳体4采用止口定位的方式安装在外壳体5内;在外壳体5高压端面最内侧设置有下凹形成的环形止口,在大盖2上设置有与外壳体5的环形止口配合定位的止口,大盖2采用止口定位的方式安装在外壳体5的高压端面上;大盖2和内壳体4也都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止口,两者同样采用止口定位方式配合安装。图中的止口定位处都是用圆圈标识出其定位位置。内壳体4内安装有转子部件1,该转子部件1的转轴分别穿出大盖2和外壳体5低压端的壳体。外壳体5、内壳体4和大盖2三者中的任意两个都是采用止口定位,三者配合组成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的组合体,刚度大大提高,能够承受输送高压液体时的额外载荷,同时在输送高温介质时,零件的热膨胀变形均匀,提高筒袋泵运行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内壳体4端面上设置圆柱形的防转体3,防转体3插入大盖2设置的防转孔中,在转子部件运转时,能够防止内壳体4随着转子部件转动,提高运行可靠性。防转体3最好是设置三个以上,且防转体3都均布在以大盖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这更能够可靠的固定内壳体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55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