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梁转体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5057.0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9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张旭东;唐达昆;赛铁兵;袁定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转体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桥梁转体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公路建设的深入,上跨既有线工程逐渐增多。一般来说,跨线采用桥梁结构进行跨越,为保证下部通行安全,特别是跨高速铁路、繁忙铁道和公路时,桥梁采用在非桥位处浇筑,然后进行转体合拢或就位,一方面能控制下部施工安全,另一方面也节约施工时间。
桥梁平行转体的转动体系多采用球铰转动体系,主要有上转盘、下磨盘、球铰、滑道、撑脚、牵引索、助推反力支座、牵引反力支座、助推千斤顶、连续牵引千斤顶组成。随着转体设备的改进和技术进步,转体吨位从百吨、千吨逐步向万吨迈进。
以往桥梁转动时,到剩下行程较少时,液压传动改为点动进行转动。由于梁体重量较大,磨盘摩擦阻力非常小,在接近设计点位时,通过点动进行调整,即便如此,也由于惯性作用梁体要么出现超过设计位置,要么出现未到达设计位置,需要经过多次点动,不断修正,方能到达设计位置。这种情况下,既增加了人工和设备的工作时间和反复次数,桥梁长时间在悬臂状态平行晃动也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焊接式的限位装置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对焊缝质量要求较高,且预埋焊接钢板容易造成局部开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转体限位装置,可以在梁体转动到位后对上转盘上的撑脚进行限位,能够减少精确定位时的由于惯性力造成的两侧偏移现象,节省人力、物力,而且不需要焊接工作,装置简单实用。
一种桥梁转体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撑脚环形滑道上的限位棒,其中每个限位棒对应上转盘上焊接的一个撑脚;在撑脚环形滑道的半径上、撑脚的滑板宽度的中间处设有插孔,所述限位棒插设于插孔内,且所述限位棒外露于所述插孔。
其中,所述限位棒采用直径30-60mm的实心钢棒或钢管混凝土棒。
其中,所述限位棒插入插孔的长度为外露部分长度的1-2倍。
本实用新型结合球铰转动体系的特点,在下磨盘上设置一个限位装置,当梁体转动到位后,上转盘上的撑脚被限位装置限位,极大的减少最终精确调整的时间,确保线位的准确;而且节省人力、物力,不需要焊接工作,限位棒在施工完毕后容易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采用球铰转动体系进行桥梁转体操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桥梁转体限位装置布置在下磨盘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桥梁转体限位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上转盘,2-球铰,3-撑脚,4-下磨盘,5-撑脚环形滑道,6-限位棒,7-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考图1,桥梁转体结构一般由转体上转盘1、球铰2、下磨盘4、转体牵引系统(图中未示出)组成,下磨盘4可采用混凝土现浇而成,上转盘1上环向焊接多个对称的撑脚3(图2示出了6个),在转动时撑脚3随上转盘1一起运动,下磨盘4上设置有撑脚环形滑道5。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桥梁转体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下磨盘4的撑脚环形滑道5上,所述桥梁转体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撑脚环形滑道5上的限位棒6,其中每个限位棒6对应上转盘1上焊接的一个撑脚3。
如图3所示,在撑脚环形滑道5的半径上、撑脚3的滑板宽度的中间处设有插孔7,限位棒6插设于插孔7内,且限位棒6外露于插孔7。限位棒6可为实心钢棒或钢管混凝土棒,限位棒6的选用根据上部转动重量产生的惯性力估算,一般采用直径30-60mm的钢棒或钢管混凝土棒。较佳的,限位棒6插入插孔7的长度为外露部分长度的1-2倍。
如图2所示,利用两个限位棒6对上转盘1上任意两个对称的撑脚3进行限位,每个撑脚3对应一个限位棒,根据设计位置确定限位棒6,富余量按照规范要求误差值选取。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转盘的转体桥的精确转体就位,装置简单实用,能够减少精确定位时的由于惯性力造成的两侧偏移现象,节省人力、物力,而且不需要焊接工作,限位棒在施工完毕后容易移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50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筒式电涡流缓速器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的深低温工作的探测器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