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辊皮尔格轧机的芯棒与芯杆之间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3705.9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6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贺永东;赵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5/04 | 分类号: | B21B25/04;B21B2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子健;李迎春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辊皮 尔格 轧机 之间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辊皮尔格轧机的芯棒与芯杆之间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铜及铜合金的生产过程中,两辊皮尔格轧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设备。轧机芯棒是轧制管坯内孔的成型工具,现代轧机的轧制频率为60-120次/分钟,芯棒在轧制过程中承受着极大的轧制冲击力作用,表面易发生磨损、粘铜和断裂的故障,需要经常进行更换。在轧制管材生产过程中,对管坯的内表面需要进行润滑,以减小轧制摩擦,防止管坯内表面出现拉毛和轧制裂纹,提高轧制管材的内表面质量。合理的润滑对提高芯棒的使用寿命,降低轧制工序生产成本,提高轧制生产效率均有极大的帮助。对高速皮尔格轧机或者超长管坯轧制而言,由于轧制速度快、润滑液需要输送的距离大,如何对轧制管坯内壁进行均匀、适量的润滑一直是困扰铜及铜合金管材轧制过程的难题。润滑液供给不足时,芯棒易断裂、粘铜,造成轧制管坯报废,增加生产成本,轧制芯棒更换不方便。润滑液供给量过大时,过量的润滑液还会通过管材头部溢出,造成设备和厂房地面污染。在润滑装置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下,轧制过程甚至会出现轧制变形区润滑不足,而管材端部同时出现大量的润滑液外流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两辊皮尔格轧机的芯棒与芯杆之间的连接装置,解决轧制过程的润滑不良和芯棒更换不便问题。
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一种两辊皮尔格轧机的芯棒与芯杆之间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为与芯杆匹配的内螺纹结构,另一端为与芯棒匹配的内螺纹结构,所述连接装置的中部设有中部空腔,该中部空腔与芯杆一端的内螺纹结构相通,并且在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芯棒联接的一端开有多个润滑孔,所述润滑孔的内部开口与连接装置的所述中部空腔相连,所述润滑孔的外部开口设在连接装置表面。
根据上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孔为3个或3个以上。
根据上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滑孔通道向所述芯棒侧倾斜。
根据上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的中部外侧加工成六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结构,能够快速联接、方便快速拆卸,在处理芯棒磨损、粘铜和断裂故障时,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拆卸、快速更换和快速联接新的芯棒;连接装置中部所开设的润滑腔和润滑通道,能够能够有效润滑管坯内表面变形区,从而提高轧制管坯内表面质量,减少芯棒粘铜,提高芯棒使用寿命。由于采用快速联接、易于拆卸式的工装结构,可以大大缩短轧制辅助时间,提高轧制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连接芯棒和芯杆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连接装置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两辊皮尔格轧机的芯棒与芯杆之间的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芯棒1、芯杆3以及芯棒与芯杆之间的连接装置2三部分构成。见图1。芯棒1与连接装置2、芯杆3与连接装置2之间均采用易于联接、易于拆卸式螺纹连接结构(分别于芯杆2和芯棒1匹配)。方便在生产过程中快速联接、拆卸与更换。
芯棒1为带一定锥度的实心圆台体,材质依所轧制的合金不同而不同,一般轧制紫铜时选用GCr15,轧制BFe10-1-1、BFe10-1-2、BFe30-1-1、HSn70-1、HAl77-2合金时选用H13。芯杆3采用厚壁无缝不锈钢管制作。连接装置2选用材质为30CrMo。芯棒1、连接装置2、芯杆3安装在同一轴线上,该轴线与轧制中心线重合。
芯棒1是轧制管坯内孔的成型工具,芯杆3对轧制芯棒起到送进和定位作用,当芯棒1处在轧辊环孔(图中未示出)中的合适位置时,由芯棒1和轧辊环孔构成的孔型对管坯起到成型、定径、定管坯壁厚的作用。芯杆3为中空结构,在轧制过程中,通过芯杆3中部空腔对连接装置2输送润滑液。连接装置2的两端为内联接螺纹,通过螺纹联接与芯棒1和芯杆3紧固为一体。
连接装置2与芯杆联接的一端6为空心内螺纹结构,其空腔开口侧与芯杆3中部空腔3a相连,由芯杆输送来的润滑液可以顺畅的输送至连接装置2。见图2。
连接装置2与芯棒1联接的一端4开有3个及以上的润滑孔。该润滑孔的内部开口与连接装置2的中部空腔相连,外部开口设在连接装置2表面,润滑孔通道5向芯棒1侧倾斜,润滑孔通道5的轴线与连接装置2心部轴线成30-50°角(见图3)。在轧制过程中,由润滑孔喷出的润滑液能够有效润滑管坯内表面变形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3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