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1949.3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7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云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侯雁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预制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本实用新型为修筑地下构筑物井身墙体的砌筑构件。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制造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检查井等各种井的井身截面有矩形、方形、圆弧形状等多种形状,但目前主要采用的井身截面形状是圆弧形,即形成井身为圆柱体井身。井身最初是采用砖块修砌,但这种井身存在着井体强度低、抗渗漏性差、需要粉刷、易脱皮、修砌时间长等缺陷,特别是操作人员在修砌和粉刷井身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问题,因而逐渐被取代,现在普遍采用的是混凝土砌块。目前的这些混凝土砌块是通过多块预制的混凝土砌块的配合安装组成一层圆柱体井身,然后通过一层一层的混凝土砌块将井身修砌拼装起来,形成一定深度的具有内外圆弧面的、整体为圆柱体的井身,在混凝土砌块中设置有可灌装混凝土的空隙,混凝土浇筑后使井身比较牢靠。但是现有的混凝土砌块还存在着浇注空隙小、砌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定位效果差等问题,致使修砌后的井身出现严重渗漏、井身的强度和安全性大大降低、井身质量差等问题。
公开号为CN20185056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井身预制砌块”,该井身预制砌块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之间设置有加强连筋,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均具有凹槽,圆弧形内筒壁下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下表面的内侧均具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加强连筋的上端面低于圆弧形内筒壁的上表面,加强连筋的下端面低于圆弧形内筒壁的下表面。目前,该井身预制砌块由于不渗漏、强度高、修砌质量好、操作方便,解决了原有技术的严重不足,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井身预制砌块还存在着如下缺陷:(1)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二者内侧的凹槽的外侧连接面均为垂直面,圆弧形内筒壁下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下表面二者内侧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的外侧连接面也均为垂直面,这种结构的预制砌块只能采用人工用模具浇注,需要自然风干后脱模,浇注速度慢,制作时间长,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如将上述结构的垂直面改进为坡面,虽然可以批量生产,但不可以多层叠放,其原因为:砌块的上面只是依靠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进行支撑托举叠放在上面的多层井身预制砌块,但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无法完全承受多层叠放的压力,多层叠放致使砌块发生变形,容易造成制作过程中的砌块报废,合格率降低,制作成本大大增加;(2)凹槽和凸起的外侧连接面由于为垂直面,在预制砌块的堆放、运输、安装等过程中容易碰角受损,而且预制砌块受损后无法修补。因此当安装使用时,如将受损的预制砌块报废将加大井身的成本,如不将其报废,将严重影响砌块连接效果,会出现渗漏、跑浆等问题,致使井身质量差,强度和安全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生产效率、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且使砌块不易受损、连接效果好的新型井身预制砌块,同时这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还能防止制作过程中砌块变形、制作的砌块质量好、合格率高、且制作成本低。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井身预制砌块,砌块为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左侧表面、右侧表面、内弧面和外弧面的弧形砌块,弧形砌块的左侧表面上具有凹陷部,弧形砌块的右侧表面上具有能与凹陷部互相匹配插接形成圆柱形井身的凸起部,所述的弧形砌块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之间设置有加强连筋,圆弧形内筒壁的下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均具有凹槽,圆弧形内筒壁下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下表面的内侧均具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加强连筋的上端面低于圆弧形内筒壁的上表面。所述凹槽的外侧连接面为坡面,所述凸起的外侧连接面也为坡面,且凹槽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与凸起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相等。所述的每条加强连筋的上端面上横向设置有支承凸台,且支承凸台的上表面与圆弧形内筒壁的上表面以及圆弧形外筒壁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和凸起的外侧连接面的坡面坡角均为30°~60°。
进一步,所述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高度为15 cm~25cm。
进一步,所述弧形砌块的总厚度为18cm~25 cm。
进一步,所述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二者厚度相等,该厚度值为弧形砌块总厚度的1/4~1/3。
进一步,所述加强连筋的下端面为内凹的圆弧面,且下端面的圆弧面弦高等于弧形砌块的上表面至下表面高度的1/4~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云,未经蒋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19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查井盖降噪减震垫圈
- 下一篇:防止均化库圆弧形网架基础侧移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