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9999.8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0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田宏伟;沈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振伟;王黎延 |
地址: | 21002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孔(坑)用井盖。
背景技术
在管道建设中修建的手孔(坑)主要有两种规格尺寸,分别为:90CM(长)×60CM(宽)×110CM(深),以及,120CM(长)×90CM(宽)×110CM(深)。其中,90CM×60CM×110CM规格的手孔(坑)约占到总量的70%以上,为城区管道手孔(坑)的主流规格。
相对于传统的球墨铸铁的手孔(坑)井盖,钢纤维混凝土材质的井盖拥有成本较低的优势并具有良好的防盗性,因此钢纤维混凝土材质的井盖目前数量很多。手孔(坑)井盖主要有两种常用形状,分别为长方形井盖和圆形井盖。其中,长方形井盖为手孔(坑)所使用的主要井盖类型,使用占比达到约60%。
另外,手孔(坑)井盖还包括整体井盖和双拼井盖两种类型,双拼井盖的每块井盖由两块盖板相拼而成。整体井盖面积大且比较笨重,施工时要全部移开井盖才能进入手孔(坑),一般需要两个人协调作业才能安全打开井盖;双拼井盖的两块盖板可以单独拆下,方便运输和安装,但由于双拼井盖的每部分形状较小,容易掉入手孔(坑)中,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综上,目前的手孔(坑)井盖存在施工安全性不高,操作人员打开井盖不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盖,能保证井盖打开时不会掉落到手孔(坑)中,保证了施工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井盖,包括相互匹配的井盖本体和井框,所述井盖本体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井框,并能沿所述连接部件翻转。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为铰链。
优选地,所述井盖本体上设置有开启孔。
优选地,所述井盖本体为整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井盖本体为分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井盖本体由两个分体结构拼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井盖本体为方形结构,所述两个分体结构为所述井盖本体均分而成。
优选地,所述井盖本体的每个分体结构与所述井框贴合处设置有连接部件,每个分体结构均能沿所述连接部件翻转。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转轴和套筒,所述转轴设在所述井框上,所述套筒设在所述井盖本体上;或者所述转轴设在所述井盖本体上,所述套筒设在所述井框上。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井盖本体上设置连接部件,井盖本体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井框,并能沿所述连接部件翻转;这样,通过将井盖一端连接于井框框壁上,井框与手孔(坑)固定在一起,这样,在打开井盖后,借助连接部件的连接,井盖不会掉落到手孔(坑)中,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将井盖本体设置为整体结构或分体结构,以满足不同作业情况下的不同需求,实用性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盖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盖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盖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盖的连接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孔(坑)壁上的固定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目前市场上钢纤维混凝土井盖与井框之间并无构件连接。打开井盖施工时,容易造成井盖跌落手坑中砸坏电缆或施工人员的事故。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该缺陷,设计了新的井盖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盖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盖的剖面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盖包括井盖本体1和井框2,井框2中央具有与井盖本体1适配的孔,即井框2上需设置与井盖本体1大小适配的孔21,以使井盖本体1刚好嵌套于井框2的孔21中。孔21的内孔壁上设置有支撑井盖本体1的支撑台20,支撑台20上表面至井框2上沿的高度与井盖本体1的厚度相当,井盖本体1嵌设于井框2的孔21中;井盖本体1通过连接部件11连接于井框2,并能沿连接部件11翻转。井框2固定于手坑上。
连接部件11设置于所述井盖本体1的边缘,所述井框2上与所述连接部件11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所述连接部件11的固定件。
为降低本实用新型井盖的加工成本,可使用钢纤维混凝土浇铸井盖本体1及井框2。
为方便施工人员打开井盖,井盖本体1上远离所述连接部件11的一侧还设置有开启孔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9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