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锁食物夹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7576.2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5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瑞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餐夹,具体涉及一种可以便于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转换的食物夹。
背景技术
食物夹主要是用于夹取食物的工具,是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用到的厨具,目前市场上的食物夹大多是由两个末端相连的夹持手柄组成,而且大多数食物夹要么没有锁紧功能,使用时夹住食物后必须要靠外力作用才能保持食物的夹紧状态,而且用完后放在某处,两个手柄成撑开状,非常占用空间;现在常用的食物夹有的带有锁紧功能,但使用时不方便,需要双手操作,而且有的还在食物夹外表增加额外的装置,用复杂的结构去实现简单的作用。
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带有锁紧装置的食物夹,使用比较方便,单手可操作,但是其锁紧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制造工序多,制造成本高,导致出售价格较高,不利于在日常生活中普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单手完成解锁状态与锁紧状态转换的食物夹,其锁紧装置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少制造工序及制造成本,利于普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易锁食物夹,包括两个夹持部,分别为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两个夹持部、的内侧相对,所述两个夹持部、的尾端通过轴销连接;
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尾端内侧设置有凸起的顶块,第二夹持部的尾端内侧设置有指向所述第一夹持部内侧的顶销;
所述顶销的根部通过横销装置活动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内侧,所述顶销以其根部为圆心竖向摆动,所述顶销的头端与所述顶块相离或与所述顶块的凸起的表面相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完善:
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尾端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夹持部尾端的下槽壁和与其相对的上槽壁;
所述顶销的根部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顶销的头端露在所述凹槽的外侧,所述顶销绕其根部在所述下槽壁和上槽壁之间竖向上下摆动;顶销向下摆动并与下槽壁接触时,所述顶销的头端与所述顶块的凸起的表面相顶。
所述凹槽端口处的所述上槽壁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尾端倾斜,并呈斜坡状。
较佳地,所述顶块与第一夹持部的尾端的端面之间形成一卡槽,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尾端内侧设置有一凸起的卡框,所述卡框包括前后两个斜壁和上侧的顶壁,所述斜壁上靠向所述第二夹持部尾端的一侧较高,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尾端的一侧较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处于向外侧张开状态时,所述卡框的顶壁伸入所述卡槽内,所述顶块伸入所述卡框的内部。
较佳地,所述两个夹持部、尾端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带有两个弹性边的“人”字形弹簧,所述弹簧的环形体套装在所述轴销上;所述“人”字形弹簧的两个弹性边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抵。
所述两个夹持部、的前后侧面上均设置有向所述食物夹内侧相对凸起的横挡片、,所述横档片、设置于所述“人”字形弹簧与所述夹持部、的相抵处。
较佳地,所述两个夹持部、的头端为勺型或爪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易锁食物夹,结构简单合理,不增加食物夹的外形尺寸,外表美观、简洁;使用方便,解锁状态和锁紧状态的转换简单,利于夹住食物,且收放时不占用空间;并有效减少了制造工序及制造成本,利于制造,利于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易锁食物夹具体实施例的夹持部锁紧状态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易锁食物夹具体实施例的夹持部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其中:
1第一夹持部,11卡槽,14、24横档片;
2第二夹持部,21凹槽,212上槽壁,211下槽壁,23卡框,231斜壁,232顶壁;
3轴销;
41顶块;
42顶销,421顶销头端,422顶销根部;
5弹簧;
6横销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易锁食物夹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易锁食物夹,包括两个夹持部,分别为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两个夹持部1、2的内侧相对,两个夹持部1、2的尾端通过轴销3连接,第一夹持部1的尾端内侧设置有凸起的顶块41,第二夹持部2的尾端内侧设置有指向第一夹持部1内侧的顶销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瑞,未经吴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7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光太阳能系统的气体冷却和热利用装置
- 下一篇: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