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7266.0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2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唐书斌;宋峰;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市同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瞿网兰 |
地址: | 22401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之间 机械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桩的连接方法及结构,尤其是一种抗压和抗拔性能要求高的桩与桩之间的连接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预制桩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桩基材料,它包括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预制实心方桩。目前,上述桩基材料在生产时已改变了以往现场浇筑的制作方法,多采用质量有保证的工厂车间流水线生产工艺。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桩与桩之间的连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该工艺对单桩抗拔和桩基础的抗压影响较大。目前,现有的混凝土桩的端头板均为平板结构,连接时主要采用焊接方式使相邻桩的端头板连接,该连接方式主要是在施工现场通过焊接端板进行连接,对于预制方桩还可以在桩的四个角用角钢补强焊接,增强桩与桩连接的可靠性。这种连接结构存在施工工艺质量不易控制,焊接的质量很难进行力学检测;现场施工不定因素较多,施工困难,工人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不易保证等到问题,另外一种连接方式是在端头板不与混凝土相接触的一面上预先交叉焊上贯穿端头板板面的连接件,再通过连接板相连,这种连接方式虽然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焊接作业,但由于连接件一般需十字或井字交叉焊接在端头板上,连接件易变形导致连接板连接时螺孔很难对准,甚至需要校形,以便接板螺栓能很好地旋入连接件端部的内螺孔中,对施工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桩与桩之间主要通过焊接连接存在的连接强度低,劳动强度大,质量难以控制以及采用十字或井字连接件存在因变更导致实际连接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一种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它包括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不相对的一面的边缘处配对焊接有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所述的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的均加工有内螺孔5,接桩拉板7通过接桩螺栓6分别与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相连,从而通过接桩拉板6实现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的连接,也即实现了桩与桩的连接。
所述的上连接件4及下连接件4′与对应的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为整体结构或焊接相连。
所述的上桩端头板1和下桩端头板2同为与桩体相配的带孔方板、不带孔方板或带孔圆板,所述的带孔方板或带孔圆板的孔为光孔或螺孔。
所述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的长度不小于2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法有利于增强桩与桩之间连接的质量,连接件不会在施工过程中变更,因此连接更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人劳动效率和劳动安全系数。
3、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桩材抗拔性能显著提高,可以使桩与桩的连接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4、本实用新型的端头板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更加方便,省去了电焊作业,改善了劳动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头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头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头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圆柱)。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二(方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
一种桩与桩之间的连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需要连接的两根桩的端头板8、9(结构如图1-3所示)与混凝土相接触的一面的边缘处均匀设置若干互不相连的连接件4、4′,该连接件4、4′与端头板8、9整体成型或焊接相连;如图4、5所示;
其次,在连接件加工出内螺孔5,并在内螺孔5中加装螺塞以防混凝土浇铸时进入内螺孔中造成内螺孔的堵塞;
第三,连接时取出螺塞,在连接板7上加工出一个长孔(可通过将图4、5中的两个通孔连成一体实现)或两个通孔(可为光孔或螺孔),连接板7的长度不小于两个端头板厚度加两个连接件的高度,长孔的长度应与两个待连接的端头板上的连接件上的螺孔距离相配,所述的通孔的中心应与两个待连接的端头板上的连接件上的螺孔的中心位置相配,长孔的宽度和通孔的直径应与连接件上的螺孔的直径相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市同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市同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72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杆滑块高倍增力多点均压式夹桩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复合材料浮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