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印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7169.1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7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石本雅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迅普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3/60 | 分类号: | B41J3/60;B41J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洪 |
地址: | 日本和***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印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对纸张的两个面进行印刷处理的双面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减少纸张的消耗量时,使用在纸张的两个面上进行印刷处理的双面印刷装置。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双面印刷装置,该双面印刷装置设有两个印版滚筒,通过将纸张穿过两个印版滚筒来进行双面印刷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70437号公报
此处,在专利文献1的双面印刷装置中,将用一个印版滚筒印刷处理完纸张的一个面后的纸张朝另一个印版滚筒搬运,但此时,如果发生卡纸,则从装置内去除纸张会变得很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印刷装置,在该双面印刷装置中,即便在将一个面被印刷处理后的纸张搬运至印版滚筒以对纸张的另一个面进行印刷处理时发生卡纸,也能容易地进行卡纸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印刷装置在执行完对纸张的一个面进行印刷处理的第一印刷处理之后,执行对上述纸张的另一个面进行印刷处理的第二印刷处理,其特征是,在上述双面印刷装置的主体部内包括: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进行上述第一印刷处理及上述第二印刷处理;以及再供纸单元,将进行完上述第一印刷处理后的纸张收入上述再供纸单元,并将上述纸张搬运至上述印刷单元以进行上述第二印刷处理,上述再供纸单元能从上述主体部中朝外部拉出。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再供纸单元能从主体部中朝外部拉出,因此,即便在将经第一印刷处理后的纸张搬运至印刷单元以进行第二印刷处理时发生卡纸,也能通过将再供纸单元拉出来容易地进行卡纸处理。
较为理想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下述结构。
(1)上述再供纸单元从上述主体部中朝外部拉出的拉出方向是上述双面印刷装置的操作侧。
(2)上述再供纸单元包括:再供纸搬运元件,该再供纸搬运元件将纸张在上述再供纸单元内搬运;以及再供纸元件,该再供纸元件将纸张朝上述印刷单元搬运。
(3)在上述结构(2)的基础上,上述再供纸元件包括对纸张进行搬运的一对以上的搬运滚筒对,上述搬运滚筒对中的一个搬运滚筒以能与另一个搬运滚筒接触分离的方式构成。
(4)上述再供纸单元包括供纸张堆放的再供纸台,上述再供纸台能在放入经上述第一印刷处理后的纸张的退避位置与将上述纸张搬运至上述印刷单元的供纸位置之间移动,当在将纸张从上述再供纸单元搬运至上述印刷单元的过程中发生卡纸时,上述再供纸台从上述供纸位置移动至上述退避位置。
(5)上述再供纸单元包括取下防止机构,该取下防止机构能防止在将上述再供纸单元从上述主体部拉出时上述再供纸单元被从上述主体部取下。
(6)在上述结构(5)的基础上,上述再供纸单元包括将上述取下防止机构解除的解除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1),由于再供纸单元的拉出方向是双面印刷装置的操作侧,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地拉出再供纸单元。
上述结构(2)是再供纸单元的具体结构,根据本结构,再供纸单元将经第一印刷处理后的纸张搬运至印刷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3),当在使用搬运滚筒对来搬运纸张的过程中发生卡纸时,通过使搬运滚筒对中的一个搬运滚筒与另一个搬运滚筒分开,能容易地进行卡纸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4),当在将纸张从再供纸单元搬运至印刷单元过程中发生卡纸时,通过将再供纸台从供纸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从而能容易地进行将纸页从再供纸台搬出时的卡纸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5),能防止在将再供纸单元从主体部中朝外部拉出时错误地将上述再供纸单元从主体部取下的情况。
根据上述结构(6),能将再供纸单元从主体部中取下来进行维修等。
总之,根据本实用新型,能提供一种双面印刷装置,即便是在纸页的一个面经印刷处理后的纸张搬运至印版滚筒以对纸张的另一个面进行印刷处理的过程中发生卡纸,也能容易地进行卡纸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双面印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双面印刷装置的工作的图。
图4是说明双面印刷装置的工作的图。
图5是说明双面印刷装置的工作的图。
图6是供纸盘的立体图。
图7是供纸盘的透视俯视图。
图8是供纸盘的透视俯视图,其比图7更进一步地透视表示主体部。
图9是供纸盘的透视背面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迅普精工株式会社,未经迅普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71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向加载的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能力试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