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模智能调谐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5672.3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3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力;陈罡;沈博侃;杨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P1/208 | 分类号: | H01P1/2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邱积权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智能 调谐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滤波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模智能调谐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的制式也越来越多,如当前已经广泛应用的无线网络有GSM、CDMA1.X、DCS、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和后续的LTE网络等,由于所用频率和制式不同,每建一个网络都要重新规划建设新的无线接入设备,这样极大浪费设备的投入,由于干扰等原因,站址的选择也越来越困难。为了节约运营商的网络覆盖成本和建设时间,软件无线电技术得以提出并应用到当前的移动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可以根据系统需要通过软件实现不同通信制式在同一设备上的切换,所以叫软件无线电,但软件无线电内部最核心的也就是射频模块的软切换,即可调滤波器、可调功放和可调调制解调器等,作为和天馈系统最接近的滤波器的可调谐特性也是重点研究和设计的方向。
无线通信制式的越来越多,对无线系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是频谱资源的紧缺。作为不可再生的频谱资源已经成为各类通信标准争夺的重点,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利用闲置频谱,无线通信领域适时发展了认知无线电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工作模式为,通过频谱侦测找寻闲置的频谱资源,并用于通信,当这部分频谱其它标准系统需要应用时则适时切换到其它闲置频谱资源继续工作。所以说认知无线电更需要频率和带宽等可调谐的射频滤波器,实现自我配置响应和动态自适应环境变化,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当前所提出的可调滤波器多是梳状和交趾等结构,并在其开路端加变容二极管,可调谐特性一般,且属于单模式工作。另外,可调谐速度也难以达到认知无线电等快速调谐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模智能调谐滤波器,可以快速调谐频率,工作于双模,在谐振单元更少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带外抑制,也就是更好的滤波特性,且结合控制网络能够实现快速调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模智能调谐滤波器,包括金属腔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的第一连接器设置在金属腔体的一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器设置在金属腔体的另一侧,所述的金属腔体内设置介质基片,所述的介质基片的底面覆铜并接地,所述的介质基片的正面设置有第一馈电单元和第二馈电单元,所述的第一馈电单元与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的第二馈电单元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馈电单元与第二馈电单元之间设置有谐振单元组合,所述的谐振单元组合与第一馈电单元间通过耦合方式馈电,所述的谐振单元组合与第二馈电单元间通过耦合方式馈电,所述的谐振单元组合上设置有变容二极管组合,所述的变容二极管组合与控制单元连接。
谐振单元组合包括第一谐振单元集合和第二谐振单元集合,所述的第一谐振单元集合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谐振单元,所述的第二谐振单元集合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谐振单元,第一谐振单元和第二谐振单元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谐振单元和第二谐振单元呈等边三角形环状结构,所述的第一馈电单元与第一谐振单元集合中的第一个第一谐振单元耦合,所述的第二馈电单元与第一谐振单元集合中的最后一个第一谐振单元耦合,第二谐振单元设置在两个第一谐振单元之间,第一谐振单元与第二谐振单元耦合。
所述的第一谐振单元的底边位于顶角的上方,第二谐振单元的顶角位于底边的上方,所述的变容二极管组合包括多个变容二极管,变容二极管设置在第一谐振单元和第二谐振单元的底边上。
所述的第一谐振单元的侧边与第二谐振单元的侧边平行,第一谐振单元的底边与第二谐振单元的顶角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谐振单元的顶角与第二谐振单元的底边处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的第一馈电单元与第二馈电单元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馈电单元包括连接段与馈电段,所述的连接段与馈电段连接,连接段与第一连接器连接,馈电段与第一谐振单元的侧边平行。
控制单元包括型号为C8051F的单片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5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线盒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反击式制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