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HIV防治药剂生产的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1920.7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9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廷非;韩厚强;王宏;胡方梅;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南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hiv 防治 药剂 生产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HIV防治药剂生产的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艾滋病(HIV)发病率及传播速度正在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防治艾滋病已成为医学界的全球性难题。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艾滋病防治的新型药剂不断出现,有效地扼制了艾滋病疫情的漫延,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但是艾滋病(HIV)防治新型药剂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水往往是高浓度、有毒性、难降解、含有多种成分污染物的有机废水,处理起来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处理,这不但给环境工程界带来新的挑战,也严重制约了艾滋病防治新型药剂的开发和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HIV防治药剂生产的废水处理系统,本废水处理系统对艾滋病防治药剂:拉米夫定、各多夫定、利托那韦、洛比那韦、思替兴韦、替诺福韦、奈平那韦等产品和原料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还具有耐冲击性强、稳定达标排放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HIV防治药剂生产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高浓度废水预处理段,本预处理段入口处的废水的CODcr>1.0×104mg/L,经过本预处理段的废水的BOD5与CODcr的比值也即B/C>0.3;
低浓度废水预处理段,本预处理段入口处的废水的CODcr≤1.0×104mg/L,经过本预处理段的B/C>0.3;所述低浓度废水预处理段与高浓度废水预处理段彼此并联;
混凝沉淀处理段,用于承接自高浓度废水预处理段和低浓度废水预处理段而来的混合废水,并对混合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进入两相法厌氧反应处理段;
两相法厌氧反应处理段,用于对来自混凝沉淀处理段的废水进行水解酸化和厌氧处理,经过厌氧处理后的废水的B/C>0.45,厌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吹脱池;
吹脱池,用于对进入其中的废水进行氨氮和挥发性气体的吹脱处理,吹脱处理后的废水进入DATA-DATO-IATn处理段;
DATA-DATO-IATn处理段,用于对进入其中的废水进行生化处理,经过本处理段处理后的水即可达标排放,污泥则排入污泥浓缩池进行脱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以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所述高浓度废水预处理段的出水与低浓度废水预处理段的出水的流量比例为1∶4。
优选的,所述高浓度废水预处理段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调节池、第一pH调整池、电解槽、第二pH调整池和芬顿氧化反应器,芬顿氧化反应器出口处的废水排入混凝沉淀处理段;
第一调节池,用于调节水量,且第一调节池中设有空气预曝气处理装置以对进入第一调节池中的废水进行预曝气处理;
第一pH调整池,用于将进入其中的废水的pH值调节至4.5,以便于后续的电解处理;
电解槽,采用低压脉冲直流电对进入其中的废水进行电解氧化,以初步去除COD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第二pH调整池,用于将进入其中的废水的pH值调节至5.0,以便于后续的芬顿氧化处理;
芬顿氧化反应器,用于对进入其中的废水进行芬顿氧化处理,以进一步去除COD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其中,所述第一pH调整池和第二pH调整池均加入硫酸以调节各自其中的废水的pH值;所述电解槽中的脉冲直流电的电压为30V,平均电流为50A,其中脉冲宽度为3.5×10-4s,断电时间为3.5~6.0×10-4s,峰值电流为100~135A;所述芬顿氧化反应器的出口处的废水的B/C>0.3。
优选的,所述低浓度废水预处理段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调节池、第三pH调整池、微电解槽、第一沉淀池和光催化反应器,光催化反应器出口处的废水排入混凝沉淀处理段;
第二调节池,用于调节水量,且第二调节池中设有空气预曝气处理装置以对进入第二调节池中的废水进行预曝气处理;
第三pH调整池,用于将进入其中的废水的pH值调节至4.5,以便于后续的电解处理;
微电解槽,用于对进入其中的废水进行微电解反应,以初步去除COD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南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南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19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英坩埚水套回转轴
- 下一篇:一种双循环厌氧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