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船联合拖网作业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11387.4 | 申请日: | 2012-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6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立波 |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拖网 作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捕捞领域的联合拖网作业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近海海洋捕捞中,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双船拖网作业的捕捞方式,两条相互离开一定的距离的拖船并排拉着一条拖网前行进行捕捞作业,该种捕捞方式的捕鱼效率很高,非常受渔民的欢迎,但是上述拖网作业的方式具有非常大的缺点:首先,被网住的活鱼在随拖网长时间的随拖过程中大量死亡,活鱼率极低,而活鱼的价格往往是死鱼的好几倍,渔民的收入受影响;另外更严重的是,未成年的小鱼、幼鱼也会被大量捕杀,包括禁渔期待放仔的母鱼,从而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环,近年来近海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即使国家出台每年三个月的禁渔期,也只能减缓渔业资源的快速衰竭。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三船联合拖网作业系统,该作业系统能使渔船拖网作业的活鱼捕捉率大大提高、且能最大限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三船联合拖网作业系统,包括有两条前拖船和拖网,拖网的尾部连接有囊网,工作时两条前拖船通过绳缆拉着拖网前进,其特征在于:该三船联合拖网作业系统还包括有后船,后船的船体底部设有一个池槽,所述囊网加长,囊网的尾部开口,囊网的开口尾部连接在池槽的前端进口,所述池槽设有放生口。
本实用新型在拖网作业中,被拖网网住的鱼会顺水流进入后船船底的池槽内,大鱼留在池槽内,小鱼、幼鱼则通过放生口回到大海,至于待放仔的母鱼可以通过人工放回大海,最后留在池槽中的大鱼则小心捕捞,避免死亡。所以说,本实用新型的活鱼捕捉率大大提高,且能最大限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所述池槽的后端池壁由活动闸板围成,所述放生口设在活动闸板上。活动闸板可以更换,每块活动闸板的放生口大小不同,从而满足实际的捕捞需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状态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后船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三船联合拖网作业系统,包括有两条前拖船1、一条后船2和拖网5,拖网5的尾部连接有囊网6,工作时两条前拖船1通过绳缆4拉着拖网5前进,后船2的船体底部设有一个池槽3,所述囊网6加长,囊网的长度根据拖网作业所在海域的水深进行调整,一般在水深70-80米的近海捕捞时,拖网长度100米,绳缆长度200米,囊网长度180米,囊网6的尾部开口,囊网的开口尾部连接在池槽3的前端进口,所述池槽3设有放生口8,所述池槽3的后端池壁由活动闸板7围成,所述放生口8设在活动闸板7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进行拖网作业的:两条前拖船1通过绳缆4拉着拖网5前进,被拖网网住的鱼会顺水流通过囊网6进入后船2船底的池槽3内,大鱼留在池槽内,小鱼、幼鱼则通过放生口回到大海,至于待放仔的母鱼可以通过人工放回大海,最后留在池槽中的大鱼则小心捕捞,避免死亡;另外,根据实际捕捞情况,通过更换活动闸板来改变放生口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活鱼捕捉率大大提高,且能最大限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立波,未经李立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1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抛两用伸缩式中通钓竿
- 下一篇:鸡笼水箱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