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0944.0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3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寿富;庞斌;宁甲宇;洪光明;黎瑞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高新区欧亚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44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梁春芬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渗透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浓度废水的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有填埋、堆肥和焚烧发电等方式。不论是那种处理方式,垃圾所产生的渗滤液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粒子、氨氮和COD(化学需氧量)等都非常高,这就使得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非常困难。目前普遍使用的处理方式是运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就需要承担高昂的运输费用和处理费用,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会造成污染源转移,极易构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垃圾渗透液的就地处理就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现在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碟管式反渗透系统(DTRO),另一种是膜生物反应器(MBR)。碟管式反渗透系统(DTRO)作为一种物理处理方法,已经普遍用于各地方的垃圾填埋场,其产生的浓缩液目前的处理方法为回灌到垃圾场,碟管式反渗透系统(DTRO)处理工艺的特点是能够稳定有效的使排放的透过液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而不足之处在于其浓缩液回灌到垃圾场,只能靠垃圾本身的生化能力来消除其中的污染物质,污染物质长时间不能消除。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项新兴的水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其特点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进行了高效有机地结合,但经过超滤膜过滤后的透过液中虽然已经出去了大部分的大分子有机物和大直径的固体颗粒,但仍然没有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碟管式反渗透系统(DTRO)两种处理方式组合起来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可以实现垃圾渗透液的就地处理、提高对氨氮及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处理的出水能够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膜生物反应系统及碟管式反渗透系统,所述膜生物反应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生物反应器、循环泵、生物膜柱件,生物反应器一侧连接有可向其内补充氧气的罗茨风机,生物模柱件与生物反应器之间还连接有将生物模柱件过滤后的浓缩液反回流进生物反应器内的回流管道,所述碟管式反渗透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原水罐、原水泵、砂滤增压泵、砂滤器、芯式过滤器、高压柱塞泵、反渗透膜柱系统,原水罐一侧通过管道还连接有储酸罐,储酸罐与原水罐的管道间设有将储酸罐内的酸溶液抽至原水罐中的加酸泵,原水罐前端还设有将生物膜柱件流出的过滤液抽至原水罐中的潜水泵。
其中所述生物反应器内设有搅拌器。
其中所述反渗透膜柱系统的透过液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清水罐,清水罐出口端后侧的管道上连接有清水泵,清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水阀控制可连通至砂滤器输入端前侧的管道中。
其中所述碟管式反渗透系统还包括清洗泵A和清洗泵B,清洗泵A和清洗泵B的输出端分别并列连接至砂滤增压泵输入端前侧的管道中。
其中所述碟管式反渗透系统还包括清洗泵C,清洗泵C的输出端连接至芯式过滤器输入端前侧的管道中。
其中所述反渗透膜柱系统包括至少两组并列的反渗透膜柱件,第一组反渗透膜柱件由高压柱塞泵直接供水,其它反渗透膜柱件的输入端的管道上还分别连接有在线泵。
其中所述反渗透膜柱系统的浓缩液输出端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由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膜生物反应系统及碟管式反渗透系统,能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碟管式反渗透系统(DTRO)两种处理方式组合起来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在生物膜柱件中进行泥液分离,污泥被打回生物反应器,这样大大节省了污泥处理费用,并且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可高达10g/L以上,使厌氧池很容易的进入硝化状态(提高系统对氨氮、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可以实现垃圾渗透液的就地处理、处理的出水能够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高新区欧亚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柳州高新区欧亚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0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窑炉炉门
- 下一篇:一种有机废水厌氧消化和甲烷富集、压缩的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