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量转换演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0620.7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7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文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熊晓果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量 转换 演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演示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能量转换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小学教科书上关于能量转换方面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科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如果没有相对应的实物来演示,很难让学生理解,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校配套的实验器材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具,尽管教材上运用了大量的图片来向学生展示,但由于没有实物来操作,多数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各个知识点和概念。而现有的一些教学演示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适合向小学生演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趣味性强、成本低的能量转换演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能量转换演示装置,包括底座和导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大皮带轮,所述大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发电机的转轴,所述底座上发电机的另一侧还设置有干电池座,所述底座上干电池座一侧还设置有蓄电池座,所述蓄电池座上连接有第一螺旋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发光二极管。
所述发电机、大皮带轮和干电池座可演示发电机的原理:在干电池座内装上干电池,将发电机的导线接到干电池座上,发电机转动,说明这是一个电动机;然后将发电机的导线接到第一发光二极管上,摇动手柄,第一发光二极管发亮,这时电动机就变成了发电机。所述蓄电池与发电机连接组装成蓄电池充放电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能量转换演示装置中,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螺旋桨。所述第二螺旋桨用于演示电能转换为动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能量转换演示装置中,所述底板上还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能量转换演示装置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还连接有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组成光电池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能量转换演示装置中,所述底座上还固定有焊接于音频振荡电路板上的喇叭。所述喇叭与音频振荡电路板组成发声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能量转换演示装置中,所述音频振荡电路包括与喇叭正极相连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还连接电容的负极,所述喇叭的正极还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还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连接电源正极输入端,所述电源正极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连接电源负极输入端,所述电源负极输入端与喇叭的负极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能量转换演示装置中,所述干电池座、第一发光二极管、蓄电池座、第二螺旋桨和喇叭上还分别连接有电源连接端。所述电源连接端便于发电机与上述装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能量转换演示装置中,所述蓄电池座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上还分别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便于控制蓄电池座、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能量转换演示装置中,所述大皮带轮上还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转动大皮带轮带动发电机发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能量转换演示装置中,所述发电机上的导线上还连接有夹子。所述夹子便于连接上述装置的电源连接端。
演示发电机的原理:将发电机的导线接到干电池上,发电机转动,说明这是一个电动机;然后将导线接到第一发光二极管上,摇动皮带轮上的手柄,第一发光二极管发亮,这时电动机就变成了发电机。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先将蓄电池座的开关置于“工作”位置,第二螺旋桨转动;待蓄电池的电量用完,再将开关置于“充电”位置,接上发电机导线,摇动手柄发电给蓄电池充电一段时间,然后取下导线,将蓄电池座的开关置于“工作”位置,第二螺旋桨再次转动,说明蓄电池可以反复充放电。
演示能量的相互转换:
A、发电机与喇叭的电源连接端连接,喇叭发出声音:机械能→电能→声能;
B、发电机与第二螺旋桨的电源连接端连接,第二螺旋桨转动:机械能→电能→动能;
C、发电机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电源连接端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对着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亮,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第二发光二极管亮:机械能→电能→光能→电能→光能;
D、发电机与蓄电池的电源连接端连接,蓄电池连接的第二螺旋桨转动: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电能→动能;
E、发电机与干电池的电源连接端连接,发电机转动:化学能→电能→动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文,未经李国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06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