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对开式箱式风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8030.0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4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白宏峰;王昕;王克智;王韬;徐霁宇;荀洪菲;杨刚;郭波;丁红星;廖原;刘东林;田文科;常青;王宏斌;谢鹏雁;韩进军;任保将;闫丽红;柴睿;茹瑞鹏;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飞逸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 | 分类号: | E21F1/10;E05F15/14;E06B7/23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赵臻淞 |
地址: | 04620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对开 箱式 风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通风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对开式箱式风门。
背景技术
为了排除井下有害气体和粉尘,各类矿井都设计有通风系统,井下各作业场所均必须有连续不断的风流通过,而且风流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煤矿一般在风井口的风机前后的风道上设置风门,作截流空气之用,有全开和全关的功能,能使风道介质全部流通或关断,但该风门不可调节风量。
现有技术中的矿井普遍采用百叶窗式风门,其风门板活动装配在框架上,门板绕水平转轴转动时打开或闭合,风门的启闭角度为90度。这样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开启时由于门板的存在减小了通风面积,流体阻力较大;二是在风压较大时,流体对门板的压力会使门板产生抖动而产生位置偏移,稳定性差;此外,风门的密闭性得不到保证。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申请人研制了中国专利“200920172558.2---电动侧开风门”,增大了通风面积,减小了流体阻力,运行时启闭灵活。但是该结构仅能有一侧的风门进行打开,尤其是对于面积很大的通风口断面,例如7m×7m的大型通风口,该结构的风门尺寸很大,制造、运输和安装非常困难,而且通风面积受限,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启闭风门,从而影响井下通风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单侧风门面积受限,且尺寸太大导致制造、运输和安装非常困难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电动对开式箱式风门,从而增大通风面积,降低制造难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对开式箱式风门,在内框架与外框架之间对称布置了左、右两个相同的风门;外框架与内框架的上下部分别开有外门槽和内门槽,内框架与外框架内装有可移动的门板;该门板关闭时进入内框架的内门槽里,门板开启时进入外框架的外门槽里;所述外门槽和内门槽内设有底部轨道,电动机的主轴通过减速机构连接齿轮;该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通过行走方钢连接门板,行走方钢连接的滚轮紧贴在底部轨道上;所述外门槽和内门槽内设有上部轨道,门板上部连接有承重轮,该承重轮架设在上部轨道上,门板上部通过调节螺栓连接有导向轮,该导向轮紧贴在外门槽和内门槽的槽壁上;左、右风门上均安装有限位装置可以保证密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板的四周镶有密封条。
所述外框架的下部外侧面有罩壳
所述外框架是全封闭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对开式箱式风门,可以有效地避免在通风口断面面积过大时其单一风门尺寸过大,制造、运输和安装极端困难的问题;同时解决单一风门运行启闭困难和启闭时间较长的问题;减少风门外框架门槽尺寸,解决了单一外框架占地过大的问题,结构更加紧凑,启闭、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轻巧,通风面积大,流体阻力小,启闭灵活省力、时间短,位置准确,机械强度大,密封性能好,方便制造、运输及安装,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沿B-B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沿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C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沿D-D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l中沿E-E向的剖视图。
图7是齿轮与齿条的啮合示意图。
图8是多段齿条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外框架;2、内框架;3、门板;4、上部轨道;5、承重轮;6、导向轮;7、密封条;8、底部轨道;9、滚轮;10、罩壳;11、阀式排水管;12、开门行程开关;13、关门行程开关;14、外门槽;15、电动机;16、内门槽;17、齿轮;18、齿条;19、行走方钢;20、调整螺栓;21、槽壁;22、衬垫;23、水平尺;24、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对开式箱式风门包括左、右风门,各自的内框架在中部通过螺栓连接到一起,并在结合面处施加密封层,整体上密封良好。由于本实用新型由结构对称的左右两风门组成,所以此处仅对左风门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飞逸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飞逸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8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压型丁腈电力软电缆
- 下一篇:一体化洗衣机便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