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直升降型节能看火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4901.1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5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广颖;王怀绪;赵瑞林;祁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固特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M11/04 | 分类号: | F23M1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融生 |
地址: | 30027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升降 节能 看火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炉看火门,特别涉及一种垂直升降型节能看火门。
背景技术
原有的加热炉看火门开启关闭不灵活,密封性差,漏风,散热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垂直升降型节能看火门。此看火门开启灵活,运行平稳,操作简单;增加密闭性,视角开阔,方便观察炉火,热能损失小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垂直升降型节能看火门,其特征在于:在炉壁内部(2)有一个大锥形凹孔(1),大锥形凹孔连接小锥形凹孔,小锥形凹孔上配合有一个楔形塞块(3),楔形塞块(3)外侧连接金属外门板(4);金属外门板(4)下有两个滑块(5),滑块(5)通过轨道(6)与外框(7)连接,外框(7)两侧各有1个滑块(8),滑块(8)通过轨道(9)与看火门底板(10)连接,配重支架(11)与看火门底板(10)连接,配重支架(11)上有2个滑轮(12)、(13),外框(7)顶部有1个滑轮(14),钢丝绳(15)绕过滑轮(12)、(13)、(14)与配重(16)连接。看火门外门板(4)与底板外框(17)之间有密封条(18)。外门板(4)上有把手(19),轨道(9)下端设限位(20),上端设限位(21)。
本实用新型效果是:
本设备采用塞块水平插入及垂直升降式,开启灵活,运行平稳,操作简单;具有节能新型密闭式看火门增加楔形块衬里厚度,减少楔形块与衬里之间的间隙,增加密闭性,很好的解决了看火门处漏风和散热量大的问题。确保看火门表面温度比炉壁温度低。开启灵活,视角开阔。不但方便观察炉火,并且防止不必要的热能损失,节能。看火门楔形块配合的内框采用与炉墙衬里一致的材料,确保炉墙衬里的完整性,减少了由于更换新型密闭式看火门造成局部衬里结构变更的麻烦;楔形块与路墙衬里的间隙冷态小于3mm,热态小于2mm左右,插入盖沿的四周采用镶嵌岩棉密封槽,确保密封的严密性,隔热效果非常好,表面温度平均在45℃以下,壁传统的看火门散热损失降低60℃以上,由于密封效果好,减少了往炉内漏风的量,可降低排烟中得氧含量,对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有进一步的帮助。看火门及周围散热损失的减少,也是进一步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方法之一。本方案在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常减压装置减压炉中应用,看火门表面温度最低温度34.4℃,比常规的看火门温度降低了70℃。
附图说明
图1是垂直升降型节能看火门的结构正视图。
图2是垂直升降型节能看火门的视剖图。
图3是垂直升降型节能看火门的开启状态视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垂直升降型节能看火门,其特征在于:在炉壁内部2有一个大锥形凹孔1,大锥形凹孔连接小锥形凹孔,小锥形凹孔上配合有一个楔形塞块3,楔形塞块3外侧连接金属外门板4;金属外门板4下有两个滑块5,滑块5通过轨道6与外框7连接,外框7两侧各有1个滑块8,滑块8通过轨道9与看火门底板10连接,配重支架11与看火门底板(10)连接,配重支架11上有2个滑轮12、13,外框7顶部有1个滑轮14,钢丝绳15绕过滑轮12、13、14与配重16连接。看火门外门板(4)与底板外框17之间有密封条18。外门板4上有把手(19),轨道(9)下端设限位20,上端设限位21。
如图3是垂直升降型节能看火门的开启状态
机械开关动作方式:
拉动把手19,门板4和塞块3垂直于炉壁10外运行至端部,整个塞块移出炉壁;向上拉动把手19,门板4滑块3连同外框17及滑块8沿轨道9向上运行,同时配重16向下运行。外框17移动至限位21,整个塞块移开锥形孔1。
握紧把手19向下拉动,外框17、门板4、塞块9、滑块8沿轨道9向下运行至限位20,同时配重16向上运行;推动把手19,门板4、滑块3向炉壁运行至门板4顶住底板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固特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固特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4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