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治具支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4841.3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4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萍;陈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鼎鑫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板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具支柱。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线路板密度的增加,线路板面积减小,部分线路板因测试点分布密集,与测试点对应的治具也因无法设置支撑,如支柱。
对于正常板来说,支柱可均匀分布在板内,使板内有支撑,受力均匀;对于因板内空间小,无法在板内添加支柱的,支柱仅能在板边添加,中间无法支撑,而测试时中间治具各层板材间会变形,导致测试点位不准,出现治具本身测试断路。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如下的测试治具:
如图3所示的一种测试治具:包括上模、下模,线路板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上模和下模的结构类似,以上模为例:上模包括针盘5(L1-L5)、底座6(L7-L9)、框架7、牛角以及牛角座(图中未画出)。具体来说:
针盘5(L1-L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针盘5外围支撑:采用铜柱(内螺纹)套白垫圈,铜柱支撑在L1及L5的内侧;针盘5内部支撑:采用白塑料柱支撑,此直径为4.5mm,当线路板密集度高时,此支柱直径为2.5mm;
针盘5与底座6的连接:采用针线盘结合支柱,此支柱结构如下:头为外螺纹,柱身为内螺纹。头插到底座6的螺母中(此螺母埋在L8层中),身高度=针盘高度-L1层板厚+L6层板厚(L6为保护板)+底座L7层厚度;头高度>L8层厚度<L8+L9厚度。
底座6和框架7通过支柱3和螺丝4进行支撑:底座6(L7-L9)是通过多层板采用固定PIN迭加组成,在底座6上进行与针盘5上的针(具有一定的斜率)一一对应的插弹簧管8,弹簧管8内设置导线9连接到牛角上。在进行测试时,线路板上测试点与针盘5的针接触,针与底座6的管8连接,管8通过导线9与牛角连接,牛角与测试机台的排线连接,以达到测试的目的。
而对于支撑底座和框架的支柱和螺丝具体连接方式如下:如图2所示:支柱3:外径为8mm、内径:4mm;螺丝4:长度约20mm(至少比底座6总板材厚度大4mm)在底座板材钻用于通过螺丝4的支柱孔4mm(比螺丝4直径大0.2mm),底座6正面扩沉头孔9mm(比螺丝螺帽大1-2mm),深度为螺帽的厚度(太浅螺帽凸出板面,造成针盘5与底座6组合有间隙),以便螺帽与底座6正面成一平面,将螺丝4从底座6正面的支柱3孔穿过,从底座6背面将支柱3与螺丝4咬合拧紧。
虽然因螺丝与支柱咬合,固定性高,可在整线时固定皮筋,并且支柱直径粗,支撑力强,但是因沉头孔需9mm,需空间大,而高精度板测试点密集,无添加此支柱的空间,造成支柱添加不均匀,影响测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具支柱,在高密度测试点的线路板测试时,当线路板无空间时,则添加此支柱,用于增加支撑点,平衡受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具支柱,该支柱用于支撑治具中设置在框架上的底座,其包括柱头、与所述的柱头相连接的柱身,所述的柱头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的柱身的横截面积,并且所述的柱头的横截面位于所述的柱身的横截面内。
优选地,所述的柱头的高度大于底座厚度的1/2,小于底座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的柱身的高度与框架的高度相一致。
优选地,所述的柱头、柱身的横截面成圆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柱头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5-3.5mm;所述的柱身的横截面的直径为3-4mm。
优选地,所述的柱头与柱身相一体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能有用于在高密度测试点的线路板测试时,当治具底板无空间时,则添加此支柱,用于增加支撑点,平衡受力,解决了传统高密度测试点容易出现的中间无法支撑,导致测试点位不准,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柱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支柱的示意图;
附图3为测试治具上模的示意图。
其中:1、柱头;2、柱身;3、支柱;4、螺丝;5、针盘;6、底座;7、框架;8、弹簧管;9、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鼎鑫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鼎鑫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48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电掉电检测电路
- 下一篇:发动机传感器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