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炉的冷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4265.2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5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郑铁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华瑞真空炉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416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炉 冷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炉,特别涉及一种真空炉的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真空炉一般包括炉体、炉架、炉盖、工件的升降机构、真空装置、工件的加工装置、冷却装置以及电控装置,其冷却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气态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方法,另一种是使用液态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方法,相较而言,液态的冷却介质成本要低,同时回收循环使用的性能较好,然而特殊的工件或比较庞大的工件,从冷却效果上气态的冷却介质比液态的冷却介质要好,但综合考虑,采用液态为冷却介质的比较多,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是通过向冷凝管道内加入冷凝液,而达到冷却的目的。参见图1,现有技术中的冷凝装置包括具有入口(10′)和出口(11′)的冷凝器(1′)、一端与入口(10′)相连通用于通入冷凝液的进液管(2′)以及与出口(11′)相连通用于排出冷凝液的出液管(3′),冷凝液通过进液管(2′),从入口(10′)处进入冷凝器(1′)中,对加工后的工件进行冷却,完成后再通过出液管(3′)从冷凝器(1′)的出口(11′)处将经过冷却加工后的冷凝液排出,排出的冷凝液处理后,再次从入口(10′)通过进液管(2′)流向冷凝器(1′)中,实现冷凝液的循环使用。然而,该结构的冷凝器(1′),由于只有一个冷凝液进液管(2′),使得冷凝液流入冷凝器(1′)的时间比较长,同时该进液管(2′)与外界长期的接合和拆卸,容易损坏,当该进液管(2′)在紧急情况下损坏时候,工作将无法继续,直接影响了冷却的效率,降低了工件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真空炉的冷凝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炉的冷凝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入口和出口的冷凝器、一端与第一入口相连通用于通入冷凝液的第一进液管以及与出口相连通用于排出冷凝液的出液管,特别是,所述冷凝器还具有第二入口,冷凝装置还包括一端与该第二入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液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第二进液管相连通,且二者一体设置。
根据一个优选方面,所述第一进液管包括一端与第一入口相连通的支管Ⅰ、垂直于支管Ⅰ的支管Ⅱ,所述第二进液管包括与第二入口相连通的支管Ⅲ、支管Ⅳ,支管Ⅰ、支管Ⅱ、支管Ⅲ、支管Ⅳ在端部相连通。更优选地,所述支管Ⅱ、支管Ⅳ相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管Ⅱ和支管Ⅳ上分别设有开关阀。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冷凝器上接有二个进液管,一方面,缩短了冷凝液流入冷凝器的时间,另一方面,在某一进液管在紧急情况下损坏的时候,另一进液管继续工作,保证冷却的顺利进行和工件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真空炉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炉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冷凝器;10,10′、第一入口;11,11′、出口;12、第二入口;2、第一进液管;20、支管Ⅰ;21、支管Ⅱ;3,3′、出液管;4、第二进液管;40、支管Ⅲ;41、支管Ⅳ;5、开关阀;2′、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真空炉的冷凝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入口10和出口11的冷凝器1、一端与第一入口10相连通用于通入冷凝液的第一进液管2以及与出口11相连通用于排出冷凝液的出液管3,特别是,冷凝器1还具有第二入口12,冷凝装置还包括一端与该第二入口12相连通的第二进液管4,第一进液管1与第二进液管4相连通,且二者一体设置,其中第一进液管2包括一端与第一入口10相连通的支管Ⅰ20、垂直于支管Ⅰ20的支管Ⅱ21,第二进液管4包括与第二入口12相连通的支管Ⅲ40、支管Ⅳ41,支管Ⅰ20、支管Ⅱ21、支管Ⅲ40、支管Ⅳ41在端部相连通,支管Ⅱ21、支管Ⅳ41相平行设置,比较美观,同时支管Ⅱ21和支管Ⅳ41上分别设有开关阀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华瑞真空炉业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华瑞真空炉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4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地热井内换热器
- 下一篇:烘干滚筒和干混砂浆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