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摄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2790.0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7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显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1/2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宋朝政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摄像机现已非常普及,现有摄像机一般只是一些基本的摄像、拍照、录音等功能,而对于所拍摄的图像无法准确的获知拍摄的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给后期的处理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获知拍摄图像的地理位置信息的摄像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摄像设备,包括CPU和与所述CPU连接的存储装置,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存储装置连接的、用于获取当前拍摄状态的地理位置信息的GPS装置。
优选地,所述GPS装置用于获取当前拍摄状态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将该地理位置信息与拍摄图像、拍摄时间相互对应的储存至所述存储装置中;
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优选地,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与所述CPU连接的、用于对拍摄图像进行防抖处理的防抖装置。
优选地,所述防抖装置包括图像运动传感器和与所述图像运动传感器连接的陀螺仪,当所述图像运动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摄像设备发生抖动后,启动所述陀螺仪,所述陀螺仪检测抖动信息并计算补偿值,对拍摄图像进行抖动补偿,所述抖动信息包括抖动方向、抖动速度和抖动移动量。
优选地,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与所述CPU连接的、用于感应重力加速度的重力感应装置。
优选地,所述重力感应装置用于感应重力加速度,并根据所感应到重力加速度与预设值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摄像设备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存储装置连接的、用于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与所述存储装置连接的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本实用新型一种摄像设备,新增了GPS装置,该GPS装置用于获取与当前拍摄状态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在摄像设备与计算机连接,该地理位置信息可同步至如google地图等地图工具,计算机可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拍摄时间及拍摄图像,确认查找到每一个时间点的所拍摄图像的精确地理位置信息及拍摄时间,并可还原拍摄场景,若拍摄动作为移动拍摄时,还可描绘出移动轨迹,计算出移动速度等。同时新增的重力感应装置可根据监测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控制摄像设备的工作状态,使摄像设备更加自动、智能化。另外,通过图像运动传感器、陀螺仪以及CPU的配合对拍摄图像进行防抖处理,优化拍摄图像,使图像更加稳定。通信装置可与其他外围设备进行通信,可实现摄像设备间或摄像设备与其它设备间的资源共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摄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摄像设备中防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摄像设备中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摄像设备。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摄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CPU10,用于控制整个摄像设备并协调、控制各装置的工作状态;
存储装置20,用于储存摄像设备所获取的各类信息;
GPS装置30,用于获取摄像设备当前拍摄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重力感应装置40,用于感应重力加速度,并根据所感应到重力加速度与预设值之间的关系控制摄像设备的工作状态。
防抖装置50,用于对摄像设备所拍图像进行防抖处理;
通信装置60,用于与外围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上述CPU10与存储装置20、GPS装置30以及重力感应装置40连接;上述存储装置20还与防抖装置50以及通信装置6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2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光发射装置和光通信系统
- 下一篇:基于宽距离无线电磁信号的接近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