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鲆鲽鱼类育苗池的换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2101.6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6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贵平;李娟;王印庚;廖梅杰;李素红;张正;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类 育苗 换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鲆鲽类工厂化培育中后期育苗池的换水器。
背景技术:
鲆鲽类,属于鲆科(Bothidae),品种繁多是欧洲海产鱼类,菱鲆属(Scophthalmus),主要分布区在北海和黑海地中海沿岸也有分布。自1992年黄海水产研究所将鲆蝶类引入我国以来,工厂化养殖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鲆蝶类苗种培育初期常规换水方式为;(1)不同时期用不同规格网目的换水网箱,其网箱的大小一般为50cm×50cm×120cm或35cm×35cm×75cm在网箱上口用软管虹吸排水,持续使用到育苗附底;(2)另一种则用大管套小管的反虹吸法排水方式,即小管上面留孔排水、大管底部留孔并根据鱼苗大小套上不同网目的网套,靠水的自然压差吸入大管中由小管上的孔流出;(3)再有一种是育苗池中间直接插管,管上面留孔套不同规格网目、池外出水口处插一竖管控制水位流水等多种方式。以上几种方式在工厂化养殖中的苗种培育期,因换水时水流过大,容易造成排水或流水时水流过急鱼苗随水流旋转,鱼苗大量吸附在出水口壁处而造成机械损伤,直接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在生产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鲆鲽鱼类育苗池的换水器,解决排水或流水作业时由于吸附力对幼苗造成损伤的问题,同时彻底排出育苗池部污水,确保水质清新、溶解氧上下交换均匀,以达到提高幼苗成活率和良好的排污换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鲆鲽鱼类育苗池换水器,它的结构包括通气管、三通管、弯头、连接管、排水管、吸水鼓、真空用排水阀门和外部排水阀门;三通管上端接有通气管,下端接有排水管,另一侧端配置有弯头,弯头通过连接管向下接有吸水鼓,吸水鼓上具有滤水网孔;通气管具有一真空用排水阀门,排水管下端出口处配有外部排水阀门,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时排水管插入育苗池底部的排污口,依靠水位压力差或真空虹吸法养殖池中的养殖废水通过吸水鼓、进入连接管、经弯头、进入三通管、经排水管、进入池底排污管经外部排水阀门、将污水排出池外;
所述的滤水网孔直径为25~80mm。
进一步,所述的吸水鼓底部设置离育苗池底面高6cm~10cm。
三通管的规格根据池底排污口口径大小而定,吸水鼓可以为圆桶形或其他形状,其尺寸规格可根据育苗水体大小而定。
本实用新型根据虹吸作用原理,利用吸鼓面积大能缓解集中吸力,不易吸附鱼苗,防止池中浮游的鱼苗在换水时过于集中。
本换水器的工作原理:育苗池中保持水位长流水时,水位平行于弯头水平管上壁,靠水位压差自然排水;需要降低水位时,育苗池内的水位必须高于换水器的弯头水平管上壁,关闭真空用排水阀门,打开外部排水阀门,育苗池中的养殖废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排污管排出,在真空用排水阀门的密封作用下,通气管内形成真空,此时本实用新型换水器依靠真空虹吸向外排水,当育苗池中的水位降低到育苗需要时,打开真空用排水阀门,解除通气管内形成的真空,排水管停止排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吸水鼓换水,克服了传统换水装置在排水或流水作业时由于吸附力对幼苗造成损伤的缺陷,同时彻底排出育苗池底部污水,确保水质清新、溶解氧上下交换均匀,提高幼苗成活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换水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1-通气管、2-三通管、3-弯头、4-连接管、5-排水管、6-吸水鼓、7-外部排水阀门、8真空用排水阀门,12、滤水孔;
图2:本实用新型在育苗池中的应用,9、本实用新型换水器,10、育苗池,11、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容和使用方法:
制做组建所需管件材料为PVC无毒塑料管、型号规格75mm,具体情况根据池底排污口口径大小而定,目前一般在建造育苗池所留的排水口都是按照流水量所需而设定的,此换水器是根据育苗池所设定排水口的大小进行选择材料规格而制作,制作方便、随意性很广范。
不同的配件与规格,三通管一个,弯头一个,管件3根,吸鼓一个,调制阀门二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2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