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用空心支撑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1996.1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7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旭;袁庆生;孙瞻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510170 广东省广州市东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空心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基坑支护用空心支撑梁。
背景技术
在建筑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建筑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经济安全。
钢筋混凝土支撑是基坑开挖内支撑常用的形式。钢筋混凝土支撑一般为现场浇捣的施工形式。支撑体系主要以受压为主,同时由于跨度较大,也要承担由于自重作用产生的弯矩,钢筋混凝土支撑需要同时承担压力和弯矩。现场钢筋混凝土支撑截面形式为实心的矩形构件,支撑自重产生的弯矩是支撑截面和配筋的决定因素,故存在材料利用不合理、支撑效果不佳及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经济合理的利用材料、支撑效果好及安全可靠的基坑支护用空心支撑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基坑支护用空心支撑梁,由混凝土左梁、混凝土右梁和混凝土连接板构成,截面形状为倒凹形,在混凝土左梁、混凝土右梁的外围分别包覆有第一钢板槽和第二钢板槽。
为了能更好的连接,还包括第一钢板连接钢筋和第二钢板连接钢筋;其中,混凝土连接板通过第一钢板连接钢筋连接第一钢板槽,混凝土连接板通过第二钢板连接钢筋连接第二钢板槽。
为了增强防护效果,所述第一钢板槽和第二钢板槽内分布有拉筋。
为了增强牢固程度,所述混凝土连接板内设有钢筋笼。
为了便于成型及增强防护效果,所述第一钢板槽和第二钢板槽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为了保证其空心结构的强度,所述拉筋纵向设置多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为了增强防护效果,所述第一钢板槽和第二钢板槽的钢板厚度为2~6mm。
为了方便施工和满足受力要求,左梁和右梁的宽度为0.3~2.0米,高度为0.8~2.0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基坑支护用空心支撑梁,由混凝土左梁、混凝土右梁和混凝土连接板构成,截面形状为倒凹形,在混凝土左梁、混凝土右梁的外围分别包覆有第一钢板槽和第二钢板槽。
实际操作时,先开挖2个支撑梁槽,2个支撑梁槽的结构与第一钢板槽和第二钢板槽的结构相适应,第一钢板槽和第二钢板槽可以现场制作,也可以一体成型先预制好,拉筋也可以现场制作,第一钢板拉筋和第二钢板拉筋分别对应固接(可以是焊接)在第一钢板槽和第二钢板槽内,当这些工序完成后,将第一钢板槽和第二钢板槽整体放入相应的支撑梁槽内,然后,设置连接板钢筋,混凝土连接板通过第一钢板连接钢筋连接第一钢板槽,混凝土连接板通过第二钢板连接钢筋连接第二钢板槽。
实际应用时,空心支撑梁两端分别采用实心的常规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支撑,这样有利于减轻支撑自身的弯矩,也有利于施工后期的拆除工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混凝土左梁、混凝土右梁和混凝土连接板构成,截面形状为倒凹形,在混凝土左梁、混凝土右梁的外围分别包覆有第一钢板槽和第二钢板槽,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经济合理的利用材料、支撑效果好、安全可靠及减少了由于自身自重产生弯矩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钢板槽和第二钢板槽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便于施工及增强防护效果。
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拉筋纵向设置多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具有保证其空心结构的强度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用空心支撑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与名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未经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1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