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泡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1863.4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8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皮恩希国际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33/28 | 分类号: | A63H33/28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郭晓刚;唐瑞雯 |
地址: | 中国香港湾仔骆克***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泡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泡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成泡泡的玩具一般由盛装液体的瓶子和带泡泡发生圈的手持部两部分构成。泡泡发生圈一般为椭圆或圆形。当要生成泡泡的时候,将泡泡发生圈浸入液体后取出,在泡泡发生圈上便形成一薄膜。有气流通过发生圈时,便会产生泡泡。要再次生产泡泡时,需要重新将泡泡发生圈浸入液体中。这种玩具需要将发生圈反复浸入液体中,以产生泡泡,使用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生成圈需要反复浸入液体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泡泡产生装置,这种泡泡产生装置无需将泡泡生成圈反复浸入液体中,并且使用非常简单方便。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泡泡发生装置,包括容纳液体的箱体、将箱体内的液体输送到生成机构的输送机构、鼓风机构、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及所述鼓风机构工作的触发机构、为所述鼓风机构及所述输送机构提供动力的电机、为电机供电的电源组件和至少一个产生泡泡的生成机构,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源组件之间设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管道和水泵,所述水泵包括设有环形凹槽的固定件、至少两个滚筒和带动所述滚筒在所述环形凹槽中滚动的齿轮组件;所述管道的一段位于所述环形凹槽中,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从动齿轮和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的传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转轴的第一端设有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螺杆,从动齿轮的底面设有两个固定轴,两个滚筒分别可转动的套设在两个固定轴上。
所述生成机构包括位于鼓风机构出风口处的发生圈、在所述发生圈的端面摆动并使所述发生圈的端面产生薄膜的叶片。
较优的方案,所述泡泡产生装置还包括使所述生成机构处的多余液体回流至所述箱体并可向所述箱体内注入液体的回流机构,所述回流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生成机构下方的固定盘、连通所述固定盘及所述箱体的回流管。
较优的方案,所述鼓风机构包括扇叶和鼓风管道,所述扇叶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转轴的第二端。
较优的方案,所述泡泡产生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生成机构、输送机构、鼓风机构均位于壳体的腔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手持部。
较优的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基体和铰接在所述基体上的上壳,所述基体的上部具有下颚部,所述生成机构位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颚部之间,所述手持部设置在所述基体上。
更优的方案,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窗,所述箱体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箱体和后箱体,所述前箱体位于所述开口窗处,所述前箱体为透明箱体。
较优的方案,所述叶片与所述触发机构之间设有将所述触发机构的动作转换为所述叶片摆动的转换机构。
较优的方案,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扳机、可触发所述开关动作的第一触发件和可触发所述转换机构动作的第二触发件;所述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扳机上,所述扳机铰接在所述手持部上。
更优的方案,所述触发机构还包括可触发所述上壳上下转动的第三触发件,所述第三触发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扳机上。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输送机构的滚筒挤压管道,从而稳定的将箱体里的液体不断输送到发生圈处,叶片在发生圈的端面摆动,使液体在发生圈地端面上产生薄膜,鼓风机构可产生通过发生圈的气流,从而在发生圈处生成泡泡,并且可自动在发生圈处不断产生泡泡,而无需将发生圈反复浸入液体中,通过触发机构控制输送机构及鼓风机构工作,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各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鼓风机构、生成机构、触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下颚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触发机构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从动齿轮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触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叶片与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外形示意图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皮恩希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皮恩希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18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